江宁禄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析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认为这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所在。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当前禄口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农村区域发展布局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农村产业发展出路何在,研究分析如何充分利用产业融合发展的契机,将对禄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重要影响。
一、 农村产业融合的含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要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文件精神充分体现了,以农业为基础,立足农业产业推进向外部扩张和释放的信号。
国际上有关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和界定存在较多争论,国家对农村产业融合虽然没有非常准确的定义,但农村产业融合的宗旨应该非常明确,就是要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不论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或是从商业模式出发,都应该视同为农村产业融合的一部分。
二、 禄口农村产业发展基础
乡村面积广阔。禄口街道区域面积164平方公里,其中乡村面积约117平方公里,乡村面积占街道总面积的71.6%。乡村区域涉及20个社区,涉及自然村177个。从分片区来看,铜山片乡村区域面积为72平方公里,占街道乡村总面积的61.5%,是禄口现有乡村发展的主要板块。
农业从业人员众多。禄口乡村农户1.1万户,农户总人数3.6万人,农业从业人数1万人。农户规模在全区街道中位列第6,农业从业人数在全区街道中位列第5。农业从业人员按年龄划分,36至54岁之间的有4779人,55岁及以上的有4817人,占比分别为47%、47.4%。农业从业人员按行业划分,种植业为9697人,占比95.3%;渔业171人,占比1.7%,高出全区0.4个百分点;畜牧业167人,占比1.6%。
三、 禄口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农民合作社量多质低。全街道共有132个农业经营单位,其中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100个,占比为75.8%。从单位数量来看,农民合作社远大于一般农业企业。多数农民合作社未实体运作,仅34家农民合作社处于正常经营状态,全年经营收入为3232万元,农民合作社平均年经营收入95万元,其中有5家合作社实现年非农业经营收入185万元。
家庭农场未形成规模。目前街道内农业经营户8974户,其中规模农户99户,规模农户占比1.1%。而规模农业经营户中登记为家庭农场的仅有10户,占规模农户的比重为10.1%。
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不明显。截止2017年末,禄口供销社系统建设完成农家店35个、为农服务社19个、专业合作社10个、行业分会1个、联合社1个。实现电子商务进社区4家,建成街道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完成电商进专业社4家。
缺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街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为禄口禽业有限公司和南京光明乳品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为主的格局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特别是为光明乳品公司配套的荷斯坦牧业公司搬迁后,街道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的效应有所降低。
四、 禄口农村产业融合方式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近年来,随着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农户被拆迁安置到复建小区,一批地产楼盘迅速崛起,产业发展也逐步向园区实现集中。城镇化发展促进了农产品集中销售,扩大了农产品的直接消费市场。城镇化带来了农业消费升级,促进了农业产品供给结构转变,优质、营养的产品成为了市场的首选。
农业结构调整。随着禄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禄口农业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向经济作物种植和规模化养殖发展,再逐步向规模化种植、设施农业和农业养殖龙头企业转变的过程。一批小规模养殖场被清退、转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也得到修复。部分传统农作物种植的调整,也带来相关产品加工业的改变。
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产业在传统的种养经营基础上,生产性服务活动不断发展壮大,仅2016年禄口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收入就达659万元。农产品营销体系得到拓展,通过农超、订单供应等形式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
农业发展功能得到丰富。近年来,禄口街道形成了以石埝社区为代表的民宿产业,正是充分利用了农村环境这一优势,使得第三产业在农村快速崛起。原有的农业经营则分流至规模农户,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以产业分工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同时在街道、社区的指导下,还成立了行业协会,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街道还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围绕旅游、休闲等功能,进一步促进乡村发展。
农业新型业态得到发展。一些农业经营单位正在筹划将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引入农业经营中。其中,南京禄口禽业有限公司蛋鸡养殖基地通过购置全自动层叠式蛋鸡笼养设施和鸡蛋自动清洁分捡设备,实现裂纹检测、消毒、喷油、称重、喷码等一系列操作,极大地提升了自动化程度,减少了对人工的使用数量。同时,禄口供销社系统牵头组建的社区电商服务站,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提供了基础。
以耕地质量提升促产业集聚发展。今年以来,街道以南京市耕地质量提升建设为契机,成立禄口现代农业开发公司,计划建设3.7万亩的。通过整治田块,整修田间道路,建设配套灌排设施,改良土壤,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等,进一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 禄口农村产业融合机制
建立利益联结纽带。突出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形成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共同参与的新型农业联合体。目前,禄口禽业有限公司正在打造以蛋、鸡、养殖、种植为基础,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预计带动农户20家左右。通过联合体收购价结算,年底联合体返利,有效带动联合体成员的收益。
推动社区股份合作改革。今年以来,街道加快推进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为社区居民入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股份分红的形式,扩大社区居民的受益面,使其成为居民收入的来源之一。
完善公共基础服务。建设了禄口街道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并积极引入相关社区农村产权主体进入市场,发布信息、开展产权流转交易等活动。并计划打造禄口田园乡村环线公路建设,为农村产业融合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近年来,一批工商资本看准农村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契机。以资本作为桥梁,纷纷投入农村产业发展。资本来源既有本街道,也有其他地区。一方面,资本在原有经营领域已难有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领域;另一方面,也是资本所有者紧抓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的机遇。
六、 禄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农户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参与度有待提升。目前农村产业发展以各类经济主体为主,而广大普通农户加入产业融合圈的不多。这既有资本逐利容易忽视普通农户的因素,也有普通农户缺乏技术、资金、不了解政策等因素。
产业融合的发展层级偏低。尽管当前禄口整体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并主要为机场板块服务,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第三产业的作用还是侧重于餐饮、垂钓等简单的服务业。民宿产业也只是在个别社区有所发展,且仍为传统的住宿功能,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民宿经济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第二产业上,以一产为基础的加工业规模小、数量少。
产业融合发展空间不尽合理。受行业发展特点决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建设用地资源需求较大,也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难点。第一产业相对来说,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和土地供给基本能够做到平衡,但产业配套用房用地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一产投资回报周期普遍较长,而资本往往注重回报时间,多数希望能够在一产投入的同时,能够给予二产或三产发展的土地等配套资源,来减轻一产投入周期过长的压力,但这一问题往往难以解决。
伪产业融合发展还有所存在。部分社区还存在一些经营主体,以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为由,侵占农业用地,搞圈地运动。一些农业用地被作其他行业建设,导致违法违规现象发生;还有一些农业用地被占用,长期不进行实质性产业发展,导致土地资源闲置和利用效率偏低,严重影响了真正需要土地资源的产业发展。
七、 禄口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
加强乡村自然资源管理。土地合理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前提,一是产业发展需要有适量的土地供给,也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二是合理的土地使用也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府公共服务产品,居民安居乐业也需要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和人居环境,对农村产业融合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发挥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农村产业融合出来了一系列指导和扶持政策,街道需要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使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能有效释放政策红利。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建设,通过以点代面,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社区股份合作改革效用。股份改革的推行,对提升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有所作为,都具有积极意义。股份制改革,使广大居民成为股民,有利于盘活资产,提高居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推进农业文化建设。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