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不断改善农民集中居住条
今年以来,淮阴区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强化组织,统筹谋划,狠抓落实,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稳步推进。全区在建安置小区4个,总规模2560户,总建筑面积43.02万㎡。分别为:老张集乡集玉嘉园安置小区一期、刘老庄乡双庄村安置小区、五里镇曙光小区和古寨乡古寨新区。目前,老张集乡集玉嘉园安置小区一期、刘老庄乡双庄村安置小区、五里镇曙光小区工程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共建有1650套安置房;古寨乡古寨新区一期在做安置房基础工程。全区拟开工安置小区3个,总规模约4600户,总建筑面积42.1万㎡。分别为:渔沟镇临川人家、渔沟镇笠府花园、徐溜镇徐溜人家。
淮阴区农村相对集中居住以整村推进项目为重点,2018年计划整村推进古寨乡银猫村和友谊村、刘老庄乡同心村、渔沟镇包河村等。淮阴区在建的4个农民集中居住安置小区均为集镇集中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增大集镇体量,增强集镇辐射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方便了集中群众的就近入学、就医等,享受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拟开工建设的渔沟镇笠府花园、渔沟镇临川人家、徐溜镇徐溜人家三个集中居住项目也均为集镇集中、整村推进项目,将节约大量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布局合理、人员集中、土地集约的目标。
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淮阴区在工作推进上,注重统筹。瞄准农业现代化目标,统筹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转和公益性墓地集中建设工作,推进“三集中”工程。在居住点选址上,细致谋划,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其中,优先考虑在集镇区集中。在安置房建设上,注重质量,重点中心镇以多层、小高层为主,其他乡镇以多层及以下为主,安置房建设前、中、后期都严格监管,包括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道路、绿化、亮化及地下管网等都要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特别是污水管网建设,要雨污分流。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