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艺激活农家欢乐

来源: 时间:2019-04-23 点击数:

    “虽然不是专职演员,但本乡本土人自编自导的节目接地气,好看又好听。为了家乡父老夜晚文化生活,大爷大妈们下了苦功夫,操了不少心,真不简单,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我要双手点赞。”观看社区居民表演的文艺节目后,灌南县三兴社区党总支书记成正德说出大伙的心里话。
    3月31日是星期天,天刚傍晚,三兴社区居民徐建明家门前宽阔的大马路上,男女老少观众就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场地中央撑花船、挑花担、扭秧歌节目相继上演,好不热闹,为这个美丽的春天载歌载舞,共享太平盛世的喜悦。这是田楼镇“热爱灌南奉献家乡”主题行动的实践,也是全镇域推进乡村文化进农家、提升文化自信工作的缩影。
    “现在的日子越过越舒坦、越敞亮,不愁吃、不愁穿,而且大部分人家住上了小楼房,过去常提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小汽车一挂的小康生活我们已经感受并真正享受。我们几个老伙伴商议后,自己拿钱买了些服饰道具、锣鼓镲以及音响等,花了一些钱,但自己身体受益,让乡里乡亲乐呵乐呵,很开心,感觉很值得!”年近七旬的三兴社区居民、花儿红老年演出队的组织者周正环道出组建文艺宣传队的心声。据了解,这支业余文艺团队的16名骨干平均年龄达63岁,其中,操作打击乐器镲的李老汉年纪已78岁,但参加文艺活动时精气神不亚于小青年。
    为发展新时代的农村文化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田楼镇在做强农村文化上动脑筋、下功夫,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由镇文化站牵头,以商会等社会团体、能人大户以及人大代表等为主导,多方参与加大投入,积聚社会资源和资本,激活农村基层文化。
    “在去年完成行政村全覆盖建设社戏大舞台以及农家书屋基础上,今年我镇又将文化触角向更广泛程度延伸,对村和社区内组建的民间文艺团队,镇从政策层面予以支持,文化站负责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鼓励引导热爱文艺的党员和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能人大户牵头组建文艺团队,一方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讴歌新时代新农村新变化,寓教于乐;更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达到锻炼健身、愉悦身心的目的。这些文艺团队坚持公益为前提,自发组织、自费买单、义务演出,营造全民文化、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浓厚氛围,深受农村群众喜爱欢迎,将‘热爱灌南奉献家乡’主题行动发扬光大。”田楼镇分管文化工作负责人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田楼镇农村群众生活水准和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对生活方式又有了新的追求,一大批热爱文艺、有一技之长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因酷爱文艺走到一起,跳跳广场舞,唱唱地方小戏,给晚年生活增添无限乐趣。对此,田楼镇立足于振兴乡村文化,因势利导,要求各村和社区积极引导老党员、老教师担当“领头雁”,担任社区文化传播交流活动的组织者、践行者,并通过吸收热爱文艺、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的中老年群众参与,实现农村文化的同频共振。三兴社区多方争取资金80多万元建成集歌舞、健身为一体的文体中心,为社区群众文化娱乐和休闲健身搭建平台。三庄、路北、耿冯等村还从舞台、广场和灯光、音响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调动党员群众推进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性,26个村和社区先后组建广场舞演出队、花船、秧歌队以及民乐队24支,参与人员达460多人,影响并带动辖区近万名群众参与娱乐健身等文体活动。陆维然、王昌茂等一批热爱文艺的党员群众还创作并自编自导适合本土群众的文艺作品,如《喜看田楼新变化》《四大嫂夸三兴》等表演唱、快板书等。
    “岁数大了,没有多少事可做,就发挥自己的优势,购买二胡、三弦、锣鼓等传统乐器外,还添置了萨克斯、电子琴、小号等现代乐器,下午或者晚上,带领一班爱好唱唱跳跳的老伙伴一起享受生活。虽然投入万把块钱,但看到大伙听曲欢歌自得自在的样子,别提多高兴,花钱也值了!”68岁的长茂村老党员、退休职工陆维然在部队服役时就是文艺兵班长。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曲不离口、乐器随身,经常代表田楼镇参加县市乃至省里举行的相关文艺表演等活动。他退休不褪色,自拿资金买乐器,在全镇率先筹办老年文艺俱乐部,成为该镇民间音乐团队的领军者。他的俱乐部虽然面积不大,只有50多平方米,却布置得井井有条,既有练唱、乐器演奏活动室,也有茶吧、图书阅览室,每天前来听歌赏曲、品味生活的中老年人络绎不绝。
    已76岁的耿冯村老党员陈锦发和同村的退休教师陈金龙一起奉献余热,组建耿冯夕阳红表演队,目前已吸收能歌善舞、会弹会拉等热爱文艺的本土村民16人,从吹拉弹唱到广场舞、扭秧歌,人才济济,除了雨雪等特殊恶劣天气外,每天晚间这支队伍便会出现在村社戏大舞台上,为村民表演文娱节目,带领大家一起舞起来、嗨起来。村里的男女老少在他们的影响下,只要没有其他要事大事,就不约而同汇聚活动广场,欣赏乡土文娱表演的基础上,还积极融入、主动参与,唱歌跳舞,在属于自己的社戏舞台上自由自在运动健身,放松心情,共享乐趣,夜晚的农村文化演绎得丰富多彩。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