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重整田畴丰粮仓

来源: 时间:2019-04-28 点击数:

    吕四港镇培根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几名工人正驾驶着农机埋设泵站管道。该项目属于2018年结余项目,3月底开工建设,目前施工方正在加紧施工,力争夏收夏种前完工。据吕四港镇农村工作局高级农艺师张华介绍,吕四港镇已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9万亩,其中2017年和2018年实施2.9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的重要方面,又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启东市紧紧围绕南通市的部署要求,把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推动“三农”工作的龙头工程,明确任务抓落实、攻难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建设力度空前
    实现乡村振兴,强化农业基础是重中之重。201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全市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至“十三五”末,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43.7万亩。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按照建设标准,启东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为2500元/亩,而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渠道,即中央拨款、省级专项拨款和启东市自筹资金。自这一宏大工程形成决策并计划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融资方式,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地方的融资和财力加起来占到整个资金量的80%以上。其中,去年,省农发行下达信贷资金指标7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项目成为全省成功融资第一单。
    经过3年多的全力推进,截至目前,启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初具规模,新建高标准农田34.67万亩。其中国家级项目10万亩,省级项目0.4万亩。今年,启东市还将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9.03万亩,建成以后,我市高标准农田就达到整个基本农田占比的80%。
    使用效率超高
    在培根村标准农田建设现场,除了现场施工人员和镇村干部,还有一个就是流转种植户高浩然。“去年,看到吕四港镇镇上正在招标,我第一时间就流转了800亩高标田。”高浩然介绍,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兼顾一些蔬果。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如果不推行适度规模经营,高效益很难体现。启东市积极推行“三权分置”的政策,通过积极实施项目区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落实并实现新型经营主体的集约规模经营,不少镇村由此呈现有识之士抢订承包合同、抢种连片耕地、抢包宽泛水面的喜人场景。
    同时,通过土地股份合作、联耕联种、“小田并大田”、“全托管”等多种形式,削平田埂,连片耕种,促使耕地经营权向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流转。目前,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地占比60%左右。
    规模效益明显
    连日来,在吕四港镇锡康村岑春辉家庭农场,农场主岑春辉正驾驶农机和无人机喷洒农药防治虫害。“就是看中了这里的高标准农田,自己才从启隆镇来到吕四港镇继续农业生产。”岑春辉说。
    作为启东第一批高标准农田的受益者,岑春辉原先一直在启隆镇经营种植。“启隆镇流转的1000多亩不是高标准农田,效益明显低于吕四港镇的高标田。”岑春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没有泵站,就自己购买了大型抽水机;没有机耕路,进出也不方便……而在锡康村的高标田,这些情况完全不用担心,政府从泵站、机耕路到烘干房,全部配备到位,自己只管种就行了。2017年的时候,锡康村的高标田每亩纯利润在300元,而启隆镇的土地纯利润大概只有250元,去年两者的差距更大了点。
    除了种植大户赚到了钱,广大流转土地的村民也增加了土地租金。今年60多岁的徐学洪全家老小耕地面积2亩左右。“自己种植,没什么收入,而租给别人种植,每年租金也就200多元。”徐学洪介绍,2016年村里推行高标田建设,他第一时间就响应,租金每亩一下子提升到了800多元。同时,在农忙时节,他还到岑春辉的农场干活,收入更是增加了不少。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