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住“牛鼻子” 铺就“好路子” 我市人社局以人为本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
时间:2019-05-27
点击数:
我市人社局以人为本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句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我市人社局立足职能定位,围绕“人”这一根本元素,凝聚人力资源有效要素,做好“富民”“脱贫”和“服务”三篇文章,提升乡村民生幸福,助力全市乡村振兴发展。
一、“就业+创业+培训”增强乡村振兴“富民效应”。
完善稳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加大企业稳岗补贴、失业保险费返还、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以维持企业正常经营和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积极推广“1+X”培训模式,拓展电商培训、模拟实训;同步依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及省句容中专校的技术与教学资源优势开展农业技术实训,实现线上与线下、培训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创业知识与实用技术双提升。2018年以来,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6873人;享受创业贷款932人次,贷款金额6299万元,其中农民创业者占50%;全年为创业农民发放初创补贴、租金补贴24.7万元;为返乡农民举办 SYB、电商等创业培训达 119 场次,助力 2600 余人成功创业。截止目前,全市建成农民创业园129家,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2家(天王戴庄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天王唐陵返乡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孵化农民创业1198人、带动农民就业1.17万人,促进农民创业增收达1.6亿元。
二、“保障+维权+扶贫”兜牢乡村振兴“底线效应”。
连续第九年上调城乡居保养老金,对基础养老金(老年补贴)由每人每月135元提高至148元;对参保缴费人员,再上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5%。大力推进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全覆盖,对已经年满60周岁的500多名扶贫对象,直接为其发放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对年龄在16-60周岁之间的近2000名贫困对象,由政府按最低标准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代为缴费。成立“句容市预防企业领域欠薪工作领导小组”,同市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明确责任目标,常年常态化运作。2018年以来,共受理的欠薪案件中涉及农民工人数2074人(含建设领域1800人),清欠工资294.64万元,追发农民工工资223.53万元。通过实施精准就业帮扶计划,帮助76名困难人员就职公益性岗位;在茅山镇、白兔镇打造电商扶贫基地、扶贫示范村,在巨宝公司建设“扶贫车间”,创新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大型招聘会,形成了多层次的扶贫载体格局。
三、“人才+平台+服务”激活乡村振兴“源动效应”。
实施“乡土人才培养工程”,鼓励乡土人才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传承基地、见习中心,深入开展师徒结对、技艺传承活动;对开展创新创业的乡土人才,优先给予“福地英才计划”“福地青年英才计划”项目资助;将乡土人才知识更新培训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工程、技能人才提升行动计划,定期对符合条件的乡土人才开展技能培训。2018年,优选110名优秀乡土人才和110个乡土特色项目入选句容市乡土人才“双百双兴”工程,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持续做好乡村定向师范生和医学生培养工作。实施基层平台提质工程,投入450万元更新了基层平台的电脑、打印机、高拍仪,镇村级人社基层平台省级标准达标率为100%,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首创“人社业务综合服务一体化”,2019年,将推动人社业务向下延伸,下放基层人社平台业务50项以上,实现全市村(社区)人社业务一体化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