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驻村“陪伴”,量身打造乡村特色

来源: 时间:2019-05-31 点击数:

    位于如皋市区南郊的顾庄社区,是全国盆景生产流派之一如派盆景的生产基地,可以说,家家种植花木,户户蟠扎盆景。
    如皋市顾家庄作为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之一,如今已进入管养阶段。作为如派盆景发祥地,村中每家每户都栽植着造型各异的罗汉松、小叶黄杨等盆景,并依托盆景打造了绿植环绕、曲径通幽的特色庭院景观,呈现一幅“花园融合家园,家园点缀花园”的生态宜居之景。漫步村中,像走进了一个个小型盆景展览馆。
    “村子美了,游客多了,来购买盆景的客人也多了。”今年已72岁、正和老伴一起种植盆景的村民陈钧开心地说。如今村景美如画、让村民连连点赞的顾家庄,在华丽“变身”中凝结了多方智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在规划前期和过程中,不确定性很大,我们在这里设置了驻地规划工作室,选派驻村规划师全过程跟踪项目实施,提供‘陪伴式成长’服务”。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宇红介绍,盆景是如皋本地特色产业,如何凸显村庄特色、将产业特色与景观特色相融合是他们在规划中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村庄一年多建设中,驻村规划团队与当地政府、村民、乡贤等共商共建,动态跟踪、调整规划设计,使原来每家每户散养的盆景,在规划“指挥棒”引领下,融入乡村建设,成为村庄独具特色的景观。
    “农村建设要秉持‘大道至简’理念,政府不要大包大揽,要着力激活村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否则规划最终要‘睡大觉’!”如皋市住建局副局长王建华认为,只有把百姓的需求和希望融进规划建设中去,才不会让规划躺在抽屉里。
    驻村规划团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体验中,也多方听取村民、乡贤等意见。“真正住在村里就会发现,每个村庄的实际需求都不一样,不能把我们认为科学合理的方案强加给村民。”规划团队现场负责人王宁民举例说,城市里动辄就做20多米宽的双向四车道,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乡村肌理。如皋以前的村庄道路均是宽约4米的土路或水泥路,生产道路和生活道路混用,拖草皮、盆景、苗木只能用农用车进出,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他们在规划建设中将休闲道和生产道有机融合,做成6米的沥青路,每隔一小段便增设一个会车段,并从生活道路中彻底分离出来,既有利于生产安全,又不会占用太多耕地损害村民利益。
    做道路设计时,村民建议采用榉树等彩化效果好的本地树种等声音,也一一被规划团队吸纳。这些贴近村民需求、共同缔造的方式,扮靓了村庄,让乡村真正成为村民宜居之地。
    村庄美了,村民就近就业、获得收益,年轻人回流了。随着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建设的推进,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江苏乡野大地化为壮美现实。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