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垎田,瓜果蔬菜都成了风景

来源: 时间:2019-05-31 点击数:

    连日来,姜堰区淤溪镇周庄村千亩垎田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村民们有的忙着栽种各种蔬菜,有的在为碧绿的玉米苗松土除草,有的给花生黄豆施肥……周庄村委会主任韩秋龙说,再过一两个月,待玉米苗拔节长出玉米、花生黄豆长高开花结子,丝瓜、黄瓜、扁豆、番茄等蔬菜竞相挂果,千亩垎田“长”出的田园特色风景将美不胜收。
    田河相间,田水相依,一块块垎田像飘浮在水上的岛屿。赵玉民、宋亚珍等几位村民头戴凉帽,手握铁锹和锄头,正在为齐膝的玉米苗松土除草。“两个月后,这些玉米苗会长到一人高,结出挂满胡须的玉米棒,成熟后摘下去壳除须,可口香甜的玉米就可上市了。”64岁的宋亚珍说,她原来在常熟打工,今年春节后留在家里,加入了村里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家门口打工,不仅拿工资还拿土地流转后的租金,年收入近3万元。“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
    65岁的村民刘年锁是个瓦匠,这段时间负责铺设维修田间石板路。刘年锁说,这是专门供游客进田观赏的路。千亩垎田重新规划整治后,长出的瓜果蔬菜都成了风景,将会吸引众多游客入田观光体验。自从周庄成为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他就忙着干村里的活,收入不比在外面做的少,还能照顾到了家庭,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一己之长建设家乡。
    周庄村党支部书记周林和介绍,周庄水乡无舟不作田,自古以来,村民草荡里开沟取土抬田,抬土成垎,用于耕作。垎岸土地肥沃,四周为水,水润土肥。与垛田不同,垎岸有坡度,无法积水,形成了“干旱有水滋润,下雨不会受淹”的独特地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前,家家户户各种各的田,品种也五花八门,没有统一规划,致使千亩垎田杂乱无章。
    去年,周庄村借助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机遇,成立了泰州市千垎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回收了村民分散种植的近千亩垎岸田,迁掉了110多座坟墓,统一规划、整治、种植、采摘、销售,原来的田主人成了合作社的工人,既拿工资又拿每亩约千元的土地租金。60多岁的村民周红小说,合作社统一种植模式,活儿干少了,收入反而多了。
    围绕千垎田园,周庄村大力挖掘特色资源,打造水乡世外桃源,重现千亩垎田美景。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周庄村举办了首届千亩垎田风光旅游节,千亩垎田美景吸引来游客3万多人次,垎田效益倍增,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53岁的种植户张勇原在外做小商小贩,四处奔波,吃尽辛苦,年收入三五万元。去年,他回乡承包了50亩垎田,种植瓜果蔬菜,每亩净收入1.5万元以上。张勇说,今年村里的旅游节开幕式当天,他带了百余斤黄瓜和番茄,仅一个小时就卖光了,加上游客进大棚采摘的,一天卖了近万元。“借助村里旅游热兴起的契机,接下来,我准备扩大种植规模,精心包装瓜果蔬菜,打造垎田品牌,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
    淤溪镇党委书记滕智东介绍,周庄村重现千亩垎田美景,催生了周庄乡村旅游经济。下一步,镇里将帮着周庄村进一步做好规划,丰富垎田瓜果蔬菜和粮食的品种,形成一片一特色、一田一风景、四季皆有绿的水乡生态美景。同时,规划好田间阡陌和水上乘船两条游览线路,让游客们漫游千垎田园的角角落落,看日出日落,赏四季更迭;听鸟虫蛙鸣,闻天籁之音;尝田野新鲜,享至味美食。兴之所至还可在村里学舞狮子、踩高跷、滚莲湘……昂昂首、扭扭身、弯弯腰,合着节拍,健身怡情,重拾儿时的记忆,留住美好的乡愁。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