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工作法”激活乡村振兴

来源: 时间:2019-06-06 点击数:

    近日,江宁区淳化街道茶岗社区后巷村村民邰承华在社区网格员的帮助下,足不出户就办理了残疾证。以前办理这项业务不仅要去社区,还要在几个部门间来回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一些出门不便的人来说非常麻烦,现在在家就有人代办,真的太方便了。
    像邰承华这样的困难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残疾证,得益于茶岗社区推行的“365工作法”。什么是“365工作法”?看见365这个数字,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365不仅仅是一串数字,它蕴藏的是茶岗社区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摸索出来的一套工作法。茶岗社区党总支书记熊宣文介绍,“365工作法”是他们依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创新的工作方法,3即3个党建微阵地,6即红色梦想、红色乡贤、红色学堂、红色文化、红色代办、红色关怀6项红色服务,5即党建+经济、环境、网格、扶贫、新时代文明实践5方面拓展载体。
    这套工作方法成效如何,具体还要看服务。后巷村距茶岗社区较远,来回步行需要40多分钟,村民往返办事非常不方便。社区网格员郗顺堂告诉笔者,自推行“365工作法”以来,他兼职代办员,每天收集村民需要办理的事项,例如残疾证申请、社保申请等,帮助其代办,让大伙少跑腿。
    推动乡村振兴,村民生活富裕同样是重点。熊宣文说,他们通过搭建党建+经济、环境、网格、扶贫、新时代文明实践5方面拓展载体,多方位帮助村民理清发展思路。
    村民陈自奎一直在村附近的工厂打零工,虽然不是困难户,但生活相对拮据。“社区党员了解到陈自奎家的情况后,主动与他沟通。”熊宣文告诉笔者,结合陈自奎的家庭情况和社区苗木产业状况,他们帮其制定了增收方案。“我们得知他家还有3亩荒地,鼓励他种植苗木,加入农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采购、销售,拓宽收入渠道。”
    “我听社区的意见在自家荒地种了紫薇树、栾树等苗木,除了打零工,其他时间可以和家人一起管养自己的‘经济林’。”陈自奎笑着说,现在成品苗木开始陆续出售,一年能增加15000元左右的收入。
    “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非常明确,不仅仅是村民富裕、村庄治理有效,还涵盖很多内容。”在熊宣文看来,“365工作法”中的3个党建微阵地、6项红色服务、5个拓展载体,就如同一张网相互交织,兜起了民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365工作法’是一个开放、创新的方法,有什么需求,我们就加入什么内容。”熊宣文说,今后他们还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拓展丰富“365工作法”的内涵,推动乡村振兴总要求在茶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