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四青作物产业缘何“青韵”悠长之二
来源:
时间:2019-07-04
点击数:
合作社
形成完整产业链
施洪飞,永胜村42组村民。从最初试种半亩到后来一下子种植8亩青玉米。老施说:“其间有一个接受过程,但只要看到‘真金白银’,我俚老百姓就相信。”
让老施思想发生转变的,就是恒富隆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诚信。2007年8月,以“四青”作物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恒富隆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刚开始,合作社的发展并不顺利。许多在田耕作的农民大都上了年纪,他们既怀疑大面积种植青收作物后,合作社能否兑现“全收现付”的承诺,也不相信种了几十年的四青作物能高产、增收。
“合作社把村民组组长列为示范户,免费供应种子,并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施洪飞说,作为第一批示范户,当年7月份,每亩净增效益500多元。此后,老施不断扩展种植面积,同时也成了义务宣传员。2010年,恒富隆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500多户,辐射面积3000多亩。
在恒富隆全自动化生产线上,铲车将毛豆放到传送带上,机器自动完成‘剥壳-去膜-清洗-杀菌-预冷-速冻’等作业程序,而此前,这些工序大多要人工操作。从种植到科研,再到精深加工,恒富隆四青作物产业已形成了一条较为成熟的产业链。由合作社引进的玉米新品“南农紫玉糯一号”和青毛豆“通豆6号”,不仅产量高、口感好,并且上市时间比一般品种早,抢占了市场先机。
近年来,我市四青产业营销组织与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年销售量在1万吨以上,营销组织达60多家,四青产品速冻加工的企业达30多家,一次库容量已达5.18万吨,注册四青产业品牌10多个,初步形成了企业化运作、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政府引导、企业和广大农民投入为主体、科研部门协作、科技创新等多元化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