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小龙虾 增收又环保

来源: 时间:2019-07-05 点击数:

    稻田里养小龙虾,你见过吗?这段时间,江宁区湖熟街道和平社区家庭农场主杨长根正忙着在稻田里捕收小龙虾。他告诉笔者,农田经过改造,不仅可以种粮,还能养殖小龙虾,亩产增收1000多元。据了解,稻田里养殖小龙虾是一种综合种养新模式,可以让农民实现“一地两用、一田多收”。
 
    笔者在现场看到,杨长根的农田与传统的标准农田有所不同,四周的沟渠更宽、更深。“农田周边开挖的是环沟,这是为了给小龙虾提供生存场所,田中间用来种植水稻。”杨长根介绍说,去年他在该区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实施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对农场内220亩农田进行整体改造,把水稻和小龙虾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一般是5月下旬插秧,那时稻田里的小龙虾也开始陆续上市了。”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该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陈立勇说,小龙虾一方面能帮助清除田间杂草和一些水稻病虫害,另一方面可以疏松土壤,其排泄物还能作为生物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降低成本,保障农产品安全健康的品质。
 
    “原来农田单纯的水稻和小麦种植,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一亩田一年种粮纯收入一般只有几百元。”杨长根告诉笔者,仅靠种粮,一年挣钱并不多,现在农田同步养殖小龙虾,亩产收益提高了不少。目前,水稻亩产1100斤左右,小龙虾亩产250斤左右,除去成本,每亩地纯收入能达到2000元,去年的收入在40万元左右。“今年养殖的小龙虾已经进入收获季节,产量可能会有提高。”杨去根说。
 
    杨长根家庭农场种植模式的改变只是我区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第一批稻田综合种养示范点,2017年以来,江宁区因地制宜,积极推动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的应用,目前已在淳化街道、湖熟街道、汤山街道、江宁街道实施稻田综合种养项目约2000亩,主要有稻虾综合种养和稻鸭综合种养两种形式。
 
    陈立勇介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叠加的是产业,融合的是效益。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还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田成为农民的“聚宝盆”,实现经济生态多赢的目标。今年,该区还将扩大稻田综合种养规模,新增种养田地1200亩以上,进一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