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来源: 时间:2019-08-07 点击数:

    昆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农村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提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按照“干净、整洁、有序”标准,遵循系统化思维,采用闭环化工作方法,紧盯目标、压实责任、多措并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累计投入 5402.6 万元,新建、改造农村公厕 186 座。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建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置站 26 座,总数达 65 座,行政村覆盖率 90%以上。实施清水工程,完成新改建桥涵工程134 座,疏通农村河道 33.3 千米,完成 427 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 86.5%。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清理乱堆放 1.3 万余处、乱养殖 1000 余处、乱搭建 4000 余处。
 
    一是领导重视,“一把手”亲自抓。充分利用省委乡村振兴专项巡视和苏州市乡村振兴专项审计契机,强势推动昆山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主动增强看齐意识,继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后三天,召开昆山市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市委常委出席,市委主要领导作动员讲话,高规格安排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项听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出批示,为整治工作把舵定向。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力亲为,主持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座谈会、推进会, 研究整治方案,制定考核标准。市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一月内连续4 次主持召开多部门参加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和“农田连片整治”工作会议。
 
    二是主动对标,锚定更高目标。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5 月份,专门组织市财政、资源规划、住建、城管、水务、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赴浙江富阳、桐庐、安吉、德清 4 个县(区)共 10 个示范村开展为期三天的考察学习。6 月份,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远赴西安、延安学习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工作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7 月份,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济南、徐州学习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社会基层治理经验做法。全市各区镇、各部门积极行动,争用他山之石, 力攻我山之玉,努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平。主动设定更高座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升为昆山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重要内容,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大力度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短板,建设与昆山现代化试点城市相匹配的农业农村环境,推动昆山农村人居环境走向苏州乃至全省前列,争创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进一步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制定《2019 年昆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明确 2019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治理六提升”工作目标,锁定年度任务,深思细照笃行。
 
    三是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到位。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昆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年)》, 紧扣“八项工程”,科学谋划整治工作,做好顶层设计文章。建立市级层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长任总召集人,市委副书记,两位副市长分别担任召集人。建立集中办公机制,实体化运作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与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统筹协调,强势推进。加快研究出台市、区镇主要领导挂钩联系和分片包村、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清洁指挥长”制度。建立全市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度跟踪调度制度、工作专报制度和工作例会制度。
 
    四是分类建设,搞好同步管理。根据当前村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目标定位不尽相同现状,实行因村制宜,分类施策。2014 年新一轮镇村规划为蓝本,将全市 578 个村庄划分为规划发展村庄和一般村庄,开展分类建设,搞好同步管理。220 个规划发展村庄严格按照三星级康居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年度目标任务有序推进,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康居特色村, 乡村振兴示范村。并在此基础上,每个区镇力争打造一个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亮点村。一般村庄认真落实农房风貌管控规定,大力开展农房翻建,凸显“白墙黑瓦,清清爽爽”水乡特色,并按照“干净、整洁、有序”标准,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大“三清一改”工作力度。近期明确搬迁撤并类村庄,认真开展摸底调查,确保心中有数,做到建设停止,但长效管理同步,对现有农户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保障。
 
    五是创新考核,压实基层责任。出台《昆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以督查促整改,以考核促提升,全面发挥“红黑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促进作用。从城管、住建、水务、农业农村、卫健等部门抽调 12 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专班,重点围绕农村垃圾处置、农村水环境管护、农村公厕管护、村容村貌提升四个方面 15 项内容,根据“红黑榜”评分标准,通过日常巡查、随机抽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分若干小组对全市 11 个区镇、166 个行政村(涉农社区)、578 个自然村开展考核评分全覆盖。每个月发布自然村“红黑榜”,每季度发布行政村“红黑榜”,每半年发布区镇“红黑榜”。并动用媒体力量,对“红黑榜”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市纪委监委全程参与“红黑榜”考核工作。充分运用督办、约谈、调离等手段,倒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体责任落实。
 
    六是加大投入,奖罚导向分明。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工作投入力度,市级财政优化整合涉农资金,设立数亿元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项经费,撬动区镇财政按相应比例增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导向作用,市级财政拟按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户均 2 万元,农房出新户均 1 万元,特色亮点村打造镇均 1000 万元进行奖补,提高基层工作积极性。按照“奖要奖到心动,罚要罚到心痛”的原则, 将“红黑榜”考核结果与区镇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村干部年终报酬直接挂钩,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考核结果在村干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将“红黑榜”考核分值列为村干部年度考核加扣分项目,获得红榜的行政村每次加 1 分,进入黑榜每次扣 1 分,利用奖惩导向,压实基层责任。
 
    七是注重引导,激发参与热情。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宣传平台,营造“政府主导,人人参与”的整治工作氛围。定期编发乡村振兴工作简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报,推荐各区镇、 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以先进带后进, 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面貌提升。充分利用昆山日报、昆山电视台、昆山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设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版,及时发掘先进典型,发挥榜样正面导向作用。放大“周庄方案”效应(评定为卫生示范户,每户每季奖励250元)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