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区”雄风激荡—— 透过“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看滨湖经济突破提升之路
来源:
时间:2019-08-30
点击数: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云”能够引发人们对滨湖产业发展的无限遐想。8月8日,无锡华云数据在京发布了首款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安超OS”,这款具有应用创新特性的轻量级云创新平台立即被《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学习强国”等多个国内主流平台重点报道。
华云的一飞冲天,是滨湖坚守产业强区初心不动摇,推动“三大提升”战略向纵深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夏天,滨湖不仅迎来了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区域经济的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的质效提升,六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等工作更是齐刷刷地跑出新速度,推动17项主要经济指标中的13项名列全市前三。
项目为王: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能级
产业项目是一个区域特别是一个矢志精明增长区域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市委书记李小敏前不久调研滨湖时指出,如果一个地区没有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就支撑不了整个经济,稳增长就成了一句空话,调结构同样也是一句空话。
事关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后劲,今年上半年,我区重大项目建设紧跟时序,持续行走在“滨湖速度”区间中:全区共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12只,完成投资148亿元。其中,深海空间无锡研发基地、宏湖微电子、恒泰航空、贝斯特高端航空装备及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等35只项目启动建设,投资超50亿元的药明生物生命科技园项目按时序顺利推进,为滨湖将来的发展蓄满了“能量槽”;融创文旅城的盛大开业,更是成为了无锡文化旅游靓丽新地标。
如果从更高的维度鸟瞰滨湖的重大项目发展集群突进步伐,会发现许多处于“完成时”和“未来时”的项目,同样在推动产业强区迈向新的高度:我区造就了拥有3家上市公司、市值累计超3000亿元的医药独角兽——药明康德集团;培育了新晋创业板“股王”卓胜微;仅胡埭镇陆藕路沿线就分布了11家上市和上市后备企业,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上市路”……而为产业强区“助攻”的太湖(马山)生命与健康论坛、太湖创“芯”峰会、太湖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峰会、“创投无锡”太湖人才金融高峰论坛等新兴产业领域论坛峰会,则在向世界各地持续散发着滨湖“引力波”。
重大项目发展非朝夕之功,需要和风沐雨地培育,更要胸怀广阔地招引。今年,是滨湖的重大项目招引攻坚年。在刚刚闭幕的区委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滨湖人达成共识:我们需要一批龙头型重大项目带动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层次,同时还需要持续引入占地面积小、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率高、环境友好的“小巨人”企业,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的“潜力股”。
“新”潮澎湃:寻找产业与区域新共振
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方向,是取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今年上半年,坚持以六大新兴产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滨湖,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上半年全区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业务收入162亿元,同比净增25亿元,增幅17.9%,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9.8个百分点;实现税收19.3亿元,同比净增2.6亿元,增幅15.4%。
成绩的背后,是滨湖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努力:这些年滨湖一批优秀本土企业,已经“一路小跑”跨入了产业技术最前沿——药明康德成为全球小分子医药研发领域的领头羊,卓胜微电子已经成为国内射频芯片领域顶级设计公司。发展的机遇与活力,更来自于培育理念的创新,滨湖已开始实施新兴产业“瞪羚企业”三年培育计划,抓紧制定完善覆盖六大新兴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在今年年底将“瞪羚企业”培育数扩容到60家左右。
机遇与活力,更来自于勇于弄潮地先行先试。今年上半年,江苏省推进车联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两项机遇的叠加,为滨湖车联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由公安部、工信部和省政府联合共建的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正位于滨湖。作为我国公安系统首个自动驾驶安全测试基地,该处已完成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试平台中智能网联驾驶虚拟场景测试、智能网联实景驾驶测试两大子平台功能,计划于今年年底对外开放。届时,基地将充分发挥磁吸作用,加快集聚车联网上下游企业,在滨湖及周边形成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车联网创新企业集群。
科技创新:繁花似锦更待硕果飘香
滨湖之美,不仅美在太湖水,更美在辖区内处处可嗅的浓郁书卷气和不甘人后的拼搏力。
作为一个辖区内坐拥19家省部级院所、28个省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区域,滨湖科教资源丰富,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层出不穷,可谓是满园春色,繁花似锦。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的滨湖实践该如何书写?这批有着悠久传统的科研院所用科技创新之笔率先着墨——
上世纪60年代就扎根在蠡湖边的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近年来着力发展制造业的服务化项目,更有志向打造一个国内独有的气象文化街区。目前,全国4000多个气象站都用着研究所的设备,最北到漠河、最南到南沙群岛、最高到珠穆朗玛峰、最热到吐鲁番,都有研究所研制生产的气象站设备。这个既符合生态环境又是新兴产业的气象街区,将集取研发中心、大数据发展中心、气象站维保服务应用平台及其行业的所有延伸链。在该所附近的蠡湖街道地面上,无锡市测绘院有限公司、江苏省特检院无锡分院、无锡市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内高精尖企业星罗棋布,滨湖准备推动他们一起构筑院落经济,逐步打造成区域行业领军企业集群。
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气,其实源自滨湖自身充足的底气:上半年,我区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5.99%、全市第二。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半年来已有13家企业入围市科技成长型企业50强,高新技术上市企业达10家、占全区上市企业总数的70%以上。作为滨湖与生俱来的“传统特色”,我区院地合作、校企合作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工作也迎来了取得阶段性成效:上半年“院所经济”入库税收达3.2亿元、同比增长超20%,首个“院地共建”科技创新联盟——集成电路专业联盟“芯峰荟”正式挂牌,新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1项,规上工业企业产学研合作率达25%,为滨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