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蟹塘月色”小镇 扮靓蟹乡永丰颜值
今年初,兴化市永丰镇以建设“蟹塘月色”小镇为目标,依托河蟹产业,推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蟹农参与”的发展模式,促进科创、养殖、营销、生态、康养、文旅等业态健康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规划引领。坚持“生产、生态、生活、文化”四位一体融合发展,体现特色,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统筹安排、全面覆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立足自身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在有效衔接相关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蟹塘月色”小镇建设规划》等系列规划,确保蟹塘月色特色小镇建设有规可依、有序推进。二是体现乡土特色。在规划编制中,突出“生态美”,尽量不砍树、不填塘、不改河道,保护原生态,保持原风貌,体现水乡特色;突出“文化美”,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渊源,彰显乡土文化气息;突出“个性美”,将“蟹塘月色”小镇建设糅合进去,彰显全镇6万亩蟹塘的旖旎风光。三是注重群众参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描绘的一幅乡村振兴美景。我们将按照乡村振兴的标准要求,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情和干劲,让群众共享建设成果。
围绕基础产业,分类精准施策。围绕基础产业,分类梯度实施,整体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一是注重生态涵养,凸显特色养殖。随着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消费者对生态、绿色产品的追求越来越明显,永丰要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更加适合永丰本土的新品种,打造绿色、生态、可追溯的养殖模式,以保证河蟹产业能够走得更远、发展更持续。二是做优品牌文章,提升特色产业。河蟹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生命线。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永丰镇“中国河蟹之乡”效应越来越突出,先后培育了“板桥”“膏满堂”等“中国十大名蟹”,创建了徐扬和桑富两家电子商务示范村、一家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蔡星村,永丰镇也被泰州评为“一村一品”示范镇。今后,还要继续发挥中国河蟹战略联盟、河蟹养殖技术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增加河蟹养殖的科技含量,用优的质量、好的品牌提升河蟹产业的影响力和附加值。三是挖掘特色资源,打造特色载体。通过规划、点缀、建设,充分彰显蟹塘月色的独特风光,打造特色田园;引进一批河蟹深加工、河蟹文创企业,拉长河蟹产业链,打造特色园区;以“品蟹一条街”“亲蟹廊道”“河蟹广场”建设为重点,打造以“河蟹”特色街区;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建设美丽、宜居、宜游、能够留得住乡愁的特色村落。
彰显文化元素,提升建设品位。一是坚持红色领航。突出党建引领,积极发挥“红色阵地”影响、教育、引导、服务群众的作用,全力打造红色道路、红色街道、红色河道、红色村居四大红色品牌;通过深挖永丰“红色历史”,编写永丰“红色故事”等,将“红色阵地”建设转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策,转变为强村富民之路,助推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脱贫。二是传承红色基因。战争年代,永丰镇为苏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素有苏北“小莫斯科”之称。兴化第一所培养教师和革命干部的学校“朱严师范”就是在徐扬庄创办的。目前,永丰镇正以文联牵头,组织专业人员收集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战争故事、传记资料等,努力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更多地融入红色元素。三是弘扬历史文化。曾任两代帝师的清代文学艺术理论家刘熙载的陵墓,在永丰镇集镇以东1公里的沙仁村。据历史记述,宋代儒学集大成者、著名理学家朱熹的第三子因政治避难,举家迁徙至该镇的捷西村,并在朱龙庄自然村建造了朱氏祠堂;据朱氏族谱记载,朱龙庄大多数朱姓农户皆为朱熹后裔。目前,我镇已经把刘熙载文化园、朱熹祠堂的建设纳入了特色小镇建设规划。
“蟹塘月色”小镇建设是一个全产业链发展的系统工程。我镇将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用敢试敢闯的胆识、“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聚足精气神,干好每一天,打好主动仗,扮靓永丰颜值,彰显永丰精神,树立起里下河地区特色小镇建设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