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交上乡村振兴新答卷——张家港永联村勇挑新时代责任担当

来源: 时间:2023-08-05 点击数:

1970年,永联村在长江边上围垦建村,40多年来,从当时苏南地区最小最穷的一个村,发展成为全国农村前三甲,连续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可以说,永联以一个村庄的努力融入到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今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中,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登上“希望的田野”彩车,缓缓从天安门前经过,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中国农村的巨大成就。

“乘坐彩车驶过天安门,不仅是我个人的光荣,更是对永联村发展的充分肯定。”吴惠芳说,永联村将以此为新起点,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凝心聚力谋发展,接续奋斗再出发,继续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

四个99%,见证一个标杆的成色

走进永联小镇,便看到一排排、一幢幢高楼整齐有序地坐落在小镇一隅,楼房旁河流环绕,将小镇拥入怀中,一推开窗便能嗅到江南水乡的雅致和风韵。再往里走,拐到商业街上,各类商铺饭馆敞开大门,招朋引客,处处透着繁华与热闹。

探访永联,你很难不为其建设成就而惊叹。目前,永联村实现了“四个99%”:99%的村民享受到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99%的耕地实行了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管理;99%的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99%的村民享受到了比城镇居民更加优越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数字的背后,是一个村级经济强盛、村民生活富裕、村庄文明有序的永联村——

今年9月,永钢集团再度入围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为村级经济立起“坚实臂膀”。永联先后建成4000亩苗木基地、3000亩粮食基地、400亩花卉果蔬基地、100亩特种水产基地以及500亩江南农耕文化园。这个时节,瓜熟花红、稻浪滚滚,为农民带去丰收的喜悦。永联江鲜美食街上,各类特色餐饮名店人满为患,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让小镇热闹不已。

永联小镇拔地而起,1万名农民从田间老屋搬进了宽敞楼房;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商场等现代化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幸福在每个人心间洋溢;50亩农民创业园里,建有8幢标准型厂房,水电气等工业配套完善,为农民搭建起挥洒梦想的舞台。

永联村里的“村民议事厅”宽敞明亮,在这里,百姓矛盾问题大家议、百姓利益诉求民主谈这一理想照进现实。永联设立多年的“文明家庭奖”,让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了村民们的自觉要求。永联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开展多个专项行动,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公厕文明建设、交通文明建设、祭祀文明建设和餐饮文明建设中。

如果从高空俯视永联,可以清晰地看到,占地6000多亩的新型工业区——永钢集团,占地1000多亩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永联小镇,以及占地8000多亩的现代农业区三块区域在永联村12平方公里范围内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国新农村的瑰丽画卷。

核心优势,诠释一个标杆的价值

这些年,很多人来到永联,为其发展成就而震撼之余,也发出了“永联的经验我们学不来”的感慨。确实,得益于永钢集团的“输血”,永联在发展中有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拥有了无法比拟的优势,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对于其他的乡村来说,这样的优势显然是难以复制,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永联村的发展经验确实学不来。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实事求是地说,永联成功抢抓工业化的机遇很难再重复,永联的成就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联村没有可以推广复制的经验。”在吴惠芳看来,永联在发展过程中,永不满足的精神追求、坚持不懈的制度创新以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堪称永联发展的核心优势,为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

先说精神追求。回顾永联村的发展历程,永联人不甘落后,迎难而上,团结拼搏,一举创造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奇迹,这种奋勇争先的劲头正是当下推进乡村振兴所需要的。

地势低洼、十涝九灾,面对恶劣的地理条件,永联人毫不气馁,把低洼地开挖成鱼塘养鱼,并填高鱼塘周边的土地种粮食,实现了养鱼和种粮的双丰收,淘到了“第一桶金”。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永联人克服重重困难,创办永联轧钢厂,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步入新世纪,永联村又自筹资金10亿元,用341天上马了百万吨炼钢项目,一举将永联轧钢厂发展成为大型钢铁联合型企业。

再看制度突破。永联之美,不仅在于建得好,还在于管得好。永联能够开创当前的美好局面正是永联不因循守旧,敢于改革,创新乡村治理机制的结果。

针对永联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永联也积极转变思路,挂牌成立永联景区管理领导小组,实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在城乡间的均等化;在永联小镇成立永合社区,承担社区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等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各类社会组织,为社会治理提供有效补充。目前形成了由永联景区管理领导小组、永合社区、永联村经济合作社、永钢集团、社会组织等五个乡村治理主体构成的多元化、立体化治理结构体系。

还有以人为本的理念。乡村振兴,最终是要实现村民的宜居宜业,具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永联始终把百姓装在心里,优先考虑农民利益。

永钢集团先后两次进行股份制改造,为村集体保留25%的股权,使村民集体的利益不受损害。2006年,永联村自筹资金30多亿元,建设永联小镇,将每套140平方米的房屋,分配给每户村民家庭,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商场等现代化公共设施,优化便利村民的生活。

求解现代化,体现一个标杆的担当

9月29日,永联村、永钢集团两个党委在永联议事厅组织召开了“致敬祖国70年 奋进村企现代化”座谈会。永联村以率先实现“2022年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为目标,振奋精神再出发,补上村庄发展存在的短板。

在吴惠芳看来,尽管永联当前有了一定现代化的基础,但仍然要时刻审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两个方面持续发力,“就拿生病这件事来说,光因病致贫的,村子里就有140多户,这样怎么算得上富裕呢?”

永联村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创造经营商机,鼓励村民就业创业,让他们在共建中共享发展成果。永联充分发挥永钢集团的企业优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村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强村民的持续增收能力;加大加快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为农民提供创业的平台,以创业促就业,让有能力的农民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成立劳务派遣公司吸纳低能劳动力,与周边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解决低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除了生活上实现富足,乡风文明也要谋求新突破。永联倡导村民由“苦身子”向“苦脑子”转变,由“富口袋”向“富脑袋”转变,力求提高村民的文化、文明素养,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培养其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9月20日,永联村召开永联区域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项目推进协调会议,旨在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引导居民践行垃圾分类,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9月25日,永联农耕文化园内,古法龙窑首次开窑亮相,吸引了众人前来领略龙窑文化和柴烧陶瓷的魅力……永联坚持“以文立乡”“以文化人”两个关键点,始终让文化浸润这座村庄,让文明滋养每位村民。

永联小镇的广场上,永联村标志性雕塑“金手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只寓为“创造”的金手指,记录着永联村“白手起家”,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没有完全握紧拳头则象征永联村还有着大批的发展空间,也预示永联村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