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东山街道:商会牵线搭桥村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 时间:2019-10-25 点击数:

为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商会牵线搭桥,为副会长企业景古环境与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工作站牵手,开展“美丽中国行”暑期调研活动。

7月份,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5名研究生组成实践队伍,前往商会企业位于江宁绿杨社区的项目实地,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走进绿杨社区特色田园乡村”社会实践活动。

景古环境打造的绿杨社区项目曾获2018年度“水美乡村”、江宁区三八红旗集体、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其中绿杨村还是“三化”示范村。

随着乡村振兴建设步伐加快,绿杨社区以农业为主导,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独特资源,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社区规划建设千亩荷花生态农业基地,成立南京无水界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绿杨荷”品牌商标,以高质量的农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现了产业化精准扶贫。

实践前期,研究生们从网络上收集社区的相关资料,通过实地走访村委会、社区办事处了解基本情况。调研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4个方面着手,针对村民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环保意识(重点垃圾分类)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以问卷走访的形式进行调研。

研究生们从生态运行机制生态环境两方面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上,综合评价绿杨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对社区特色景观给予分析,为创新乡村振兴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供启示与借鉴。

绿杨社区在植物配置模式上可归结为观赏型、生产型、混合型。村内干道两旁植有海棠、紫薇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如杨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桃树、梨树等,整体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研究生们发挥他们的专业特点,对现有植物搭配模式进行了改造优化。

通过实地调研和村民走访,研究生们了解到村民的环保意识较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齐全。乡村振兴的建设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绿杨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

对于绿杨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生们建议,以“群众为本、产业为用、生态为体、文化为魂”为理念,继续整治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景观、文化,同时推动农业生态新产业,达到“环境-经济”齐头并进新势头。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