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创新“五个三”模式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

来源: 时间:2019-11-20 点击数:

    “王大爷,最近天冷了,平时可要注意保暖,别着凉了……”11月11日上午,两名“三留守”服务社人员在宿豫区大兴镇大兴社区68岁的脑梗患者王玉虎家中,一边帮忙收拾屋子一边说道。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是实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难点人群”,去年以来,宿迁通过创新“五个三”模式,关爱服务农村“三留守”人员,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个联动参与 合力推进项目

  “五个三”模式中的第一个“三”是三个联动。

  市民政局、市妇联联动谋划出台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政策。去年和今年,市民政局分别从市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90万元、100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引导农村女性社会组织申报实施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

  县(区)民政局、妇联和乡(镇)妇联联动,鼓励引导“三留守”人员集中的经济薄弱村妇联主席、巾帼志愿者和留守妇女发起成立“三留守”服务社,指导策划公益项目及投标工作。

  市民政局聘请第三方专业社工机构与“三留守”服务社联动,指导项目开展,帮助提高项目实施能力和质效。

  三个联动既有横向联动,也有纵向联动,合力推进项目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市辖区范围内新培育73个农村女性社会组织(“三留守”服务社)。2018年,有45个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每个项目2万元的支持;2019年,有40个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每个项目2.5万元的支持。

  三类对象共建 打造坚强团队

  据了解,每个“三留守”服务社均由三类对象共建,成员至少3人。

  村级妇联主席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了解村情民情,学习了解落实政策快,担任“三留守”服务社主任,负责牵头联络和示范带动。巾帼志愿者有参加公益服务的热情和经验,留守妇女对农村“三留守”人员的生活有切身体会,她们担任“三留守”服务社副主任,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不同类型的人员、不同的能力特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组建起一支支爱心团队,共同为农村“三留守”人员提供贴心服务。

  三层保障支持 助力项目长效

  为助力项目持续长效开展,宿迁提供了三层保障。

  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项目提供实施经费,作为项目开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和支持力量。

  市妇联打造“3+x”基层公益讲堂,邀请养老、健康、女性素质提升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专家,根据农村“三留守”人员需求,送服务到村到户,拓展关爱服务的内容。

  县(区)妇联、乡(镇)政府和村“两委”整合党员结对帮困、关爱慰问等方面的资源,为“三留守”服务社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补充力量。

  三项聚焦重点 精准契合需求

  根据农村“三留守”人员的迫切需求,我市精准确定和统一规范三项重点服务。

  留守老人项目以防范留守老人生活安全风险为重点内容,以经济困难家庭的高龄、失能、失独留守老人为重点对象,重点开展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监护等基本服务。

  留守儿童项目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重点内容,以经济困难家庭的低龄、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为重点对象,重点开展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安全守护、心理关爱等基本服务。

  留守妇女项目以促进留守妇女发展为重点内容,以经济困难家庭中未就业的留守妇女为重点对象,重点开展就业帮扶、合法权益维护、反邪教宣传教育等基本服务。

  三种工作方法 提升关爱温度

  在开展关爱服务中,我市采取零距离关爱法、亲情关爱法、心理关爱法,让农村“三留守”人员真切感受到社会浓浓的爱。

  零距离关爱法。“三留守”服务社人员与农村“三留守”人员生活在同村,有的是同组,有的是邻居,距离近,打通了关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亲情关爱法“。三留守”服务社人员与农村“三留守”人员乡里乡亲、沾亲带故,带着浓浓亲情开展关爱服务,情感上充满爱和温暖。

  心理关爱法。“三留守”服务社人员了解农村“三留守”人员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急,能够关注关心他们,使关爱服务更加贴心。

  据统计,去年以来,在190万元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的支持下,市辖区范围内的85个项目,为3000余名农村“三留守”人员提供了贴心的关爱服务。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