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如皋: “三治合一” ,让矛盾不出村
一个有温度、有文化、有精神气的乡村,才是一个有灵魂的乡村。如皋市高新区(城南街道)申徐村夯实基层基础,重塑文化自信,走出了一条“法治+自治+德治”的别样路,真正实现了“治理为了村民、治理依靠村民、治理成果由村民共享”的和谐局面。从2003年至今,申徐村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法治为“本”,定纷止争。
葛庄河是申徐村人的母亲河,这些年随着水环境的不断改善,河中鱼虾也渐渐多了起来。原本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却让陈大彬头疼不已。原来,鱼虾一多“非法电鱼”也是死灰复燃,而且屡禁不止。申徐村将三季度“法治讲堂”的主题定为“非法电鱼,要判三年。”专门邀请如皋市人民法院的律法专家给村民们讲解了非法捕鱼的认定和量刑。讲座一结束,就有两人主动上交了电鱼工具。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直以来,申徐村充分利用包括“法治课堂”在内的广播会、文化宣传栏、党群大会等形式进行法治宣传,引导村民懂法守法,“有矛盾听法律”已经成为村民们的一种自觉遵从。“新时代的乡村治理离不开法治的大背景,乡村秩序的内生必须靠法治的贯彻实施。”申徐村投资6万余元建设了法治文化园,村民们早晚就在园内锻炼身体。哪怕一个星期看到一句话、记住一句话,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也是不可估量的。
自治为“基”,点燃活力。
妇女能顶大半边天,这话在申徐村一点也不过。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妇女多的实际,申徐村鼓励妇女参事议事,维护权益,在全村建立了3个“妇女议事角”。11组的郝小妹是个嫁到申徐村多年的外来妹。去年申徐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排查人口组成时,“妇女议事角”发现郝小妹没有户口,便第一时间联系村“两委”和街道派出所,在规定的时间内给郝小妹上了户口。
“妇女议事角”只是申徐村积极发动村民自治的一个缩影。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该村还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社会能人组建了百姓“五老便民服务团”,让“自治”成为打开善治的通用钥匙,在引导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同时,内生了村庄秩序,消解了内部矛盾。
德治为“魂”,春风化雨。
申徐村19组的裴长美,照顾中风卧床的婆婆数十年如一日,在当地传为佳话。前年,申徐村开展首届“最好儿媳”评选,裴长美经村“道德评判团”一致推荐,成功当选。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近年来,申徐村广泛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最好儿媳” 等评比活动,挖掘普通村民身上的真、善、美,用身边的榜样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由老教师、新乡贤等组成的“道德评判团”,更是经常在一些苗头性的问题中主动出击,引导双方当面对话、坦诚交流,最终握手言和,成为一剂化解矛盾的特效药,最大限度地发挥德治的软性约束作用。
“三治合一”是新时代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自治是目标。三者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依托,必须协同推进。在如皋,一场以“三治合一”为手段,以建设“强富美高”新如皋为目标的乡村社会治理正在由点到面轰轰烈烈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