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产业融合”之风 走“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 时间:2023-08-05 点击数:

为了把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机遇,淮安市淮安区在山阳街道全境范围内开展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活动。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从“平面”到“立体”的多元化业态,完善各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园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与渗透,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延伸产业链条——让农业的“附加值”高起来

围绕优质稻米和高效园艺两大主导产业,园区大力促进原料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互衔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

经过园区的牵线搭桥,淮香源、甜蜜食品、金都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园区选定稻米专供基地,由公司统一发放原料种子、提供技术支持,并与种粮大户签订了收购价格保底协议和奖补协议,通过“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食品加工,变原料为食品,既保证企业原料全程可溯源性,又实现粮食的就地转化,减少加工流通环节的损耗。园区产出的优质稻米被本地企业直接收购,由稻米加工制成的米糕、米饼等食品冠以“淮香源”“惟度时光”“金都”“楚东”等饱含地区特色品牌销往全国各地。

依托园区内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现有的14家农业龙头企业均已建立自己的产品流通体系,奥斯忒、百斯特等公司通过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直营直销、中央厨房等现代流通模式,将产品销往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进入华润苏果、时代、家乐福等大型商超,登陆天猫、京东、美团等电商平台。

拓展多元融合——让农村的“田园风”靓起来

近年来,园区总计投入5.5亿元,完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阡陌相连,高效园艺绿荫弥望。不断靓化美化的田园风光带火了乡村休闲游,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将这里作为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新去处。距离城区仅10公里的距离,让园区成为了四季有美景的城市“后花园”。依托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园区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建成了宏图蓝莓观光园、怡园果蔬采摘园等具有地域的乡村旅游点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从卖产品转变为卖风景、卖体验,乡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

走进核心区的连栋大棚,“金贝贝”南瓜、“千禧”小番茄等网红农产品长势喜人。在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撑下,园区的农产品培育逐渐向标准化、精细化发展。新型节水灌溉系统、智能管控系统、集约化育苗等新技术的应用,让智慧农业大棚里的番茄比普通温室里的产量高出30%左右。有了农业新技术的精准“把关”,节水节肥节药的新模式替代了“肥大水勤,不用问人”的老观念,园区的绿色无公害蔬果品相好、品质高,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强化利益联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兴农的目的在于富农,园区围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技术资本服务、产销对接、非农就业等5个方面,逐步完善农业企业、合作社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南湾村深化“党建引领,一点五试”农村经合改革,利用省财政定向扶持的专项资金200万元作为集体股,农民通过有偿流转的853亩土地作价68.24万元作为农户股,地方农业龙头企业兴隆米业有限公司投资70万元,作为企业股,成立了南湾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形成了集体主导控投、农民和其他主体共建共享的股权格局,不仅解决了“无人肯种地”“老人薄种田”的问题,由农民“蝶变”而成的股民在拿到入股土地租金和年底分红的同时,还可通过参与合作社管理、承担机械作业操作、参加劳务合作等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在今年的股东分红大会上,拿到分红金的农民们个个喜笑颜开拍手称好,曾经对股份合作模式心存疑虑的村民纷纷主动提出加入合作社。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产业融合带来的收益,极大提升了他们对脚下土地的信心。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