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高家堰镇: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护航乡村振兴
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通过全面推行村级财务“1+2+2”监管新模式、推进村居政治生态评价试点工作等创新举措,拓展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域,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逐渐减少,信访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政治生态渐趋向好,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健全“代管”制度,抓好村务公开。加强监管、及时向群众公开相关信息是抓好“村官”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基础。该镇健全镇财政所和第三方会计机构“两个代管”制度,协调推进村级财务监管工作,规范村级资金收支行为,着力提高农村财务管理质量水平;同时,切实发挥乡镇农经站和纪委“两层监督”实效,根据要求严格履行监督职能,确保涉农资金用得规范、用得到位。
加强风险排查,强化预警监控。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廉政风险信息网络,把村纪检委员、农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以及镇农经部门干部作为廉政风险信息员,不定期排查“村官”廉政风险,并在第一时间向镇纪委报送。镇纪委作为“村官”廉政风险监控处置的责任机关,对发现的重要廉政风险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通过事先谈话提醒、谈心疏导等方式,帮助“村官”认识风险、化解风险,把廉政风险消除在未起之时。区级纪检监察机关帮助乡镇纪委分析判断“村官”风险信息,督导镇纪委通过针对性的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限期整改等方式,把廉政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严查腐败案件,加强廉政教育。牢固树立“‘村官’腐败无小事”的思想,排除地缘关系和人情关系的干扰,突破复杂社会关系网和“村民怕作证、办案难取证”的障碍,严肃查处“村官”违纪违法案件。在保持查办“村官”腐败案件力度的同时,及时对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加强对“村官”的廉政风险警示教育,引导“村官”提高廉政风险意识和法纪观念,实现“惩处一个、教育一大批”的目标。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建章立制,积极加以防范,堵塞“村官”违纪违法的制度漏洞。
着力化解信访,促进和谐稳定。做好群众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的排查、化解、管控、预防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和迫切要求。“群众利益无小事”。该镇积极推进信访矛盾及时有效化解,加大对有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苗头性问题的排查、化解工作力度。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能及时办理的及时给以办理,一时不能办理的加以引导、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解释;对于缠访、闹访,无理取闹、别有用心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有效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注重帮扶激励,保护干事创业。村干部“官职不大责任大、地位不高要求高、报酬不多奉献多”,尤其是在推动新时期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任务更重、困难更多、压力更大,容易导致一些“村官”心理失衡,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增加了廉政风险。为此,该镇在严肃查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同时,加强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运行,通过谈心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来改正错误,并进一步健全能上能下、容错机制;大力加强对村干部工资收入、养老保险、提拔任职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和对优秀村干部的宣传奖励力度,努力为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鼓励村干部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