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红窑镇奋力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近年来,涟水县红窑镇充分发挥统战法宝作用,努力寻找情感共同点、精神契合点、发展交汇点,引领新阶层新乡贤新组织“思想上同心、立场上同向、行动上同频”。全市最大的双孢菇种植基地,全省最大的芦笋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手工云锦织造基地……年末岁尾,走进涟水县红窑镇,幅幅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映入眼帘,各项事业发展如火如荼、成效喜人。
“1989年5月,我带着从南京云锦研究所借用的4台织机回到了家乡,又东拼西凑借了6000块钱在自家的宅基地上盖了3间厂房,办了一家云锦小作坊。”涟水县政协委员、天宫云锦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菊红谈起返乡创业的经历时,感慨万千。
今年5月1日,中国·红窑云锦文化艺术节盛大开幕,成功将世人目光聚焦这一地处苏北的千年古镇、红色热土。从三间云锦织造小作坊到享誉四方的“云锦小镇”,近几年来,红窑镇突出把云锦文化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当地用足资源、挤出财力,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对云锦产业园区进行扶持。
在国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园区红窑镇夏楼村金鸡坨生态农庄,每至假日,游人如织,时下寒意袭人也难挡游客赏玩热情。
地方有心,赤子有情,可谓一拍即合。2017年3月,在地方党员干部感召动员下,常年在外搞建筑工程的胡军迅速决定返乡创业,投资上马生态农庄项目。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第一、二届涟水县农民丰收节相继在金鸡坨生态农庄成功举办,农庄乘势上项目、树品牌、抢市场,效益一天比一天好,带动本村20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除土地租金外,村民每年从生态农庄所得的总务工收入超200万元。项目的成功引进、成功推进,根源还在于当地早已深入人心的“乡贤”“好人”理念。
今年6月11日,位于红窑镇区中心地段的市民文化广场正式投入使用,数百名周边居民在新成立的文艺团体志愿者带领下跳起了广场舞健身,现场不时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
“过去这里就像个大菜场,到处是地摊、烧烤摊、大帐篷,群众想跳个舞健个身连脚都插不进。”居民李大娘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党员群众代表主动建议对老广场进行提档升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拿出300多万元翻新地面,配置电子大屏,新建好人文化长廊、文艺演出舞台、凉亭等,并对周边秩序进行专项整治、常态化管理。
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美同心圆。时下的红窑镇,正奋力奏响一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最美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