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初心不改 穷棘荡换了新颜

来源: 时间:2019-12-19 点击数:

    钟佰均二十二年如一日,勇挑重担,扎根基层,攻坚克难,艰苦奋斗,为群众谋福祉、做实事,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在强村富民实践过程中,他探索出了强村富民“三引三带”工作法,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发展尼龙颗粒加工业,苦干实干、创业创新,带领赣榆区西棘荡村实现了由弱变强、由乱到治的华丽嬗变,走出了一条通向乡村振兴的“西棘荡之路”。钟佰均先后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江苏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江苏“时代楷模”等荣誉。日前,钟佰均荣获全省首批“百名示范”村书记,受到省委书记娄勤俭的亲切接见,并在会上作为村书记代表作交流发言。

    硬骨头总得有人啃

    能带头才能聚合力

    以前的西棘荡荆棘丛生、苍茫荒凉,是个穷村、乱村。为了改变西棘荡村的落后贫穷,当年乡党委找到了正在县城养殖场当副场长的钟佰均。家人的反对、破落的村庄,钟佰均也曾犹豫。但对于家乡的热爱,让他顶住压力,怀着“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信念,回村干起了村书记。

    钟佰均上任时,村集体负债近20万元,人心涣散,连党员会都开不起来。为此,钟佰均对村干部提出“不吃老百姓饭,不收老百姓礼,不在家里办公”“三不”要求,建立履职目标责任制,打破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局面,改善了村干部队伍形象。同时,抓班子、带队伍,强支部、筑阵地,提升党组织组织力,赢回了群众信任。如今,西棘荡已从“后进”变“先进”,成为全市基层党建示范教学点。

    想致富总得迈开步

    选对路才能拔穷根

    农村要想拔“穷根”,必须要有产业支撑。在总结历次失败教训之后,钟佰均带领村干部跑市场、搞调研,最终选择利用离海近、废旧渔网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尼龙颗粒加工业。薄弱的家底让老百姓穷怕了,让他们离开土地搞工厂,没人敢干。钟佰均带头喊出“你办企业我贷款”的口号,个人为83名创业者担保贷款332万元。2000年,全村第一家颗粒加工厂建成投产,当年就盈利40多万元。

    就这样没几年,西棘荡村就有了140家颗粒加工厂。如今,西棘荡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年前的一两千元增长到3万多元,每年“吃”掉全国80%的废旧渔网。在创业富民的实践中,西棘荡村总结出了“思想引领带活致富热情,组织引路带出创富环境,党员引导带动共富格局”“三引三带”工作法。2019年,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文奇在西棘荡村党委来信批示中,对村党委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全面发挥作用,把党建工作和村级发展融合做法给予肯定。

    强产业总得有取舍

    早转型才能走得远

    富一时,更要富长远。粗放型生产、作坊式加工,已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2017年,为落实绿色发展要求,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村党委积极对上申报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棘荡农民创业园,实行“支部+公司+农户”运营模式,把党员聚在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目前,创业园已成为“全省首创、全国最大”的废旧渔网回收利用产业园。2018年,园区产值逾1.7亿元,村企贡献税收1700万元,村集体创收51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3.01万元。同时,村党委把全村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全部安排在园区工作,93户低收入户通过“自我造血”脱贫,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

    “一名称职的村书记,最大职责是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让老百姓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面对未来,信心满满的乡村振兴“领头雁”钟佰均说道:“成绩已属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必须思考下一步干什么,如何让村庄更强、村容更美、村风更好。”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