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兴村示范片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当下,脱贫攻坚已进入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期。淮安市涟水县梁岔镇以“党建固本、兴村富民”为发展思路,将做好“三农”工作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以产业兴村示范片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打造费庄、黄安、卜圩3个发展示范片区,全力抓好产业规划和产业招引。
精准制定扶贫方针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物质基础。在上级政策指引下,梁岔镇对本地乡风民俗、地理位置和产业现状进行现场调研,充分挖掘三个片区的资源禀赋,最终确立打造费庄、黄安、卜圩3个发展示范片区。其中,以“新社区、新生活”为主题实施整村推进的费庄村,利用特色采摘和生态旅游为切入点,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省级特色农业园区;省政府办公厅挂钩帮扶的卜圩村,着力打造电商中心基地,以各类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电商中心即将落成;黄安村着力打造特色养殖产业和农家乐基地,规划千亩水产、千亩有机蔬菜和优质稻米基地,极大地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梁岔镇高度重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统筹推进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调研摸底,并通过走访入户广泛征求民意,了解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充分争取各类扶贫政策和项目支持后,梁岔镇积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围绕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为片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今年以来,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和旱改水等项目,共投入7000余万元铺设道路、防渗渠、新建泵站,加快完善惠民、利民、富民的基础设施建设。黄安村整村推进项目总投资一亿元,仅三天时间签约率达90%。目前,该村拆除房屋480户,将新增耕地700余亩,为片区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平台。
全力发展特色产业
8月28日,在第二届江苏省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鲜食葡萄新品种展示及优质果评比活动中,费庄村的红太阳果木栽植合作社选送的“阳光玫瑰”葡萄获得银奖。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他们解决了近60人的就业问题,还有20多户村民与困难户参与入股。
今年以来,通过村集体、村书记、本地能人大户领办,以及农业产业项目招引,目前三个片区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费庄村共流转土地近三千亩,重点发展苗木、果树、水果采摘等高效农业,形成集中居住区和采摘园、红梅园、杏花园、樱花园、葡萄园“一区五园”格局,带动周边100余人就业,谱写出脱贫攻坚战中的“费庄”模式。省领导来涟调研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在省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卜圩村由村集体领办稻虾共生项目,目前已流转土地近千亩,预计村集体每年增收30万元。同时,对接村内能人大户,投入300万元发展有机瓜蒌种植和蔬菜大棚,村集体增收10万元。本地草鸡蛋、富硒米以及鸡糕等特色农产品在网上热销,年销售额60多万元。下一步,村里将建设600多平方米电商中心,会同安东米芾生态农业公司联合经营,带动全镇及周边特色农产品进行网上销售。
黄安村重点发展水产养殖和优质稻米产业,目前已落成400余亩龙虾、螃蟹养殖项目和千亩稻虾共生项目,成功流转土地1000亩,可带动40余户低收入户增收,同时千亩产业园区的规划招商正在紧密推进。
产业兴村,经济富民。对于如何发展农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问题,梁岔镇党委书记丁元中表示,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班子和村两委干部首先要起到带头作用,不能“嘴上着急,腿上灌铅”。要抢抓机遇,在政策的扶持和指引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稳扎稳打,孕育村集体自己的“造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