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示范点培育行动”:常州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一举多得
来源:
时间:2019-12-27
点击数:
位于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的原江苏南洋热电公司,去年以来作为杨桥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经过与周边农田、水利设施结合整治,新增农用地200余亩、耕地179余亩,让这片闲置多年的厂房及其用地,变身绿油油的农田。
这一转变,归功于常州市去年底实施的农村土地资源统筹配置示范点培育行动。
农村建设用地存在粗放浪费现象
农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各项非农业建设用地,主要包括三类:宅基地;乡(镇)村公益事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如村集体管理用房、养老设施、道路等;经营性用地,如村办企业及乡镇企业等。
当前,建设用地不足已成为经济发展瓶颈。而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却存在着粗放和浪费现象,有些土地遭到闲置、废弃,甚至破坏、污染等,成为乡村振兴亟待补齐的短板。
比较突出是宅基地闲置。随着城镇化发展,有的村已形成“空心村”。据溧阳市调查,有16.4%的宅基地处于空闲和废弃状态。
有的乡镇企业或村办企业已经停止经营多年,但厂房一直存在,造成大块土地闲置。原江苏南洋热电厂复垦项目就属于此类。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一举多得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通过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统一乡镇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等,整合零星、低效、空闲建设用地,不仅能够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红利,促进乡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能促进农村增绿,让村庄更整齐、更美观,可谓一举多得。
比如,宅基地整治,通过统一规划建房,引导分散居住的农民向中心村、中心社区和小城镇聚集,可以提高农村居住地使用效率。农户可以自办或以宅基地使用权入股、租赁、联营等方式,共同改造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民宿、农家乐及其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对于空置厂房、废弃矿山,通过整治实现再利用,或转变为新型经济,激发活力。
同时,通过实施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项目、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所取得的土地指标收购费用,可以反哺乡村,用于土地整治和管理、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
12个试点村新增耕地850余亩
近年来,常州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试点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各地也涌现了一些典型。此次入选示范点的12个行政村,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方面,均处于领先水平。
除了杨桥村,试点村还有溧阳市南渡镇梅庄村,金坛区儒林镇柚山村、薛埠镇上阮村,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村、梅林村,经开区遥观镇洪庄村、建农村,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和平村,钟楼区邹区镇鹤溪村、琵琶墩村。一年来,12村实施建设用地整治907亩,新增耕地850余亩,取得了显著效益。
其中,新北区的东南村、梅林村等3个试点村,去年以来开展村内空闲地整治工作,实施挂钩复垦地块150个,新增耕地189.4亩。经开区实施建设用地整治7个项目,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和垃圾场站进行整治,减少了生产和垃圾堆放带来的污染,并增加耕地21.79亩,主要种植小麦、油菜和蔬菜,年新增粮食1.42万公斤。
金坛区的柚山村整治建设用地4块,建设规模为40.62亩,复垦后新增耕地39.14亩,新增耕地率为96.37%,且全部为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