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富,江宁人幸福指数节节高
来源:
时间:2020-01-02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江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江宁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促进就业创业,释放富民潜力
人均收入又涨了!据最新统计数据,今年我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9%和9.2%,江宁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的主导因素是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快速增长,这也意味着江宁实施的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连日来,江宁街道牌坊社区农家乐经营户陈长城和妻子忙着腌制咸货,挂在院子里晾晒,准备给游客们提供地道的农家口味。2019年即将结束,陈长城夫妻俩也盘算起今年的收入:“今年收入还不错,明年再加油干!”随着黄龙岘茶文化村的建设发展,不少村民利用自家房舍办起了农家乐,收入也跟着年年在涨。据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黄龙岘村民平均每户一年收入2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实现了大幅跃升。
就业创业,是群众致富的最大潜力所在。我区充分发挥三级公共就业平台作用,深入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转移劳动力人数和就业质量在全省、全市位于前列。同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创业配套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用“创业之手”推开“富民之门”。
强化公共服务,“隐形财富”看涨
近年来,江宁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每年将75%以上的可用财力用于民生工程。2019年,江宁十大类民生支出186亿元,办成民生实事141件、“三微”实事1289件。
今年秋季,将军山幼儿园、文靖东路幼儿园、吉山软件幼儿园、瑞艺路幼儿园等十余所新建公办幼儿园迎来首批适龄幼儿;横溪、禄口、江宁、湖熟、汤山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血透室建成投用,方便更多病患家门口做血透;“小江家护”居家上门照护覆盖所有80周岁以上老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享“住在自家、活在社区”的幸福晚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市区统一,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9%以上;建成安置房180万平方米、人才房18.5万平方米,回应老百姓“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的期待……
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看不见的“隐形财富”同样看涨!今年以来,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增加城乡居民的“隐形财富”,让老百姓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富”的成果越来越可享、可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从今年7月起,全区城乡低保标准由原先的860元/月提高到900元/月。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困难残疾人、孤儿、困境儿童等对象的保障标准与低保标准同步提高。全区约有1.2万困难群众受益。
农村危房改造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我区持续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今年,一百余户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顺利完成,一批困难家庭搬进“安全房”,实现“安居梦”。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江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令人动容的一幕幕。今年以来,江宁在全面实现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双100%”的基础上,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的部署,优化政策供给,创新扶贫机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低收入农户长效增收机制、欠发达村和片区重点帮扶举措,以及脱贫攻坚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制定完善“一户一策”精准扶贫方案,并将家庭收入略高于脱贫线,以及因病、因学、因残、因灾导致负债较重等特殊情况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防止低收入农户返贫,力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2019年,江宁百姓在产业富民、创业富民、政策富民中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0年江宁高质量发展成果还将惠及更多百姓,“百姓富”的时代答卷仍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