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新河双荡村:电商铺就致富路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 2020年的开春注定与以往不同,它不仅是新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端,更担负着两个五年计划的承上启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新情况、新突破、新惊喜在涌动,无数新鲜事物等待破土而出,其中反响最强烈、故事最生动的地方一定是在基层。今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融媒采访中心记者全员出动,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厂矿工地,带着一腔热忱,借助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记录江苏“春天里”鼓舞人心的好故事。
锅里蒸着馒头,大白菜、五花肉“咕嘟咕嘟”泛着油花,香气溢出窗外。腊月十二的傍晚,沭阳县新河镇双荡村村民、花木电商胡星星一家围坐在一起说笑。
“这一年,家里有啥好事喜事?”记者很想分享这家人的喜悦。“网店生意很兴隆,一年能有200多万元的成交额。”胡星星回答说。
当着记者的面,胡星星打开“快手APP”,对着摄像头亮开嗓子:“这里是沭阳双荡村,走进苗木大棚,了解沭阳花木,请关注我的直播间!”
看着门前宽马路、三层高楼房,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双荡村里还是一幅道路泥泞、房屋破旧的景象。受制于闭塞的交通,双荡村成了新河镇唯一的“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虽是沭派盆景发源地,村里的花木却苦于“无路可走”。
2016年,穿村而过的虞姬大道正式通车。“县财政出了钱,双向四车道,连接245省道,一直通到村里来。”双荡村党支部书记胡方喜回忆说,路通了,生意才好做。双荡村党员干部立即行动,带头出资铺设村内道路。2016年年底,村集体收入就猛增至28.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猛增至1.58万元。
薄弱村帽子虽然摘掉了,但光靠输血显然不行,得让乡亲们“动”起来。2017年9月,双荡村建起140余平方米的电商扶贫驿站,电脑、液晶投影、摄影摄像器材、直播设备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这不,出去的年轻人要回来过年了,年前驿站还会再开一次课。”胡方喜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驿站已累计开展培训52期1000余人次,其中低收入人员450余人次,成功孵化低收入户网店45个,79人从事线上直播销售、客服、售后、包装、快递等电商相关工作,创业、就业人员全部脱贫。“现在每次开课,村民都会主动来登记。”
35岁的胡拉就是扶贫驿站的受益者。他曾经是个低收入户,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和体弱的妻儿,只能在家门口找活干。如今,不仅扶贫驿站开设的店铺装修、网店运营等课程胡拉一次都不落,他还成了县里电商扶贫产业园的常客。“磨刀不误砍柴工,去年赚了十多万,添了一辆小汽车。”胡拉略带自豪地对记者说。
沭阳是全省“十三五”重点帮扶县,双荡村的变化只是沭阳通过电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缩影。沭阳县财政局局长张艳阳告诉记者,财政兜底助力精准脱贫,截至目前,沭阳县电商扶贫产业园共免费培训低收入人口近1万人次,带动低收入户开办网店3000多个,全县每8户低收入户中就有1户通过从事电商行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