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区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带着农民干 领着农民赚
“散养的公鸡,15元一斤!”
“刚上市的奶油草莓,新农协推荐产品,16元一斤!”
1月11日,贾汪区唐耕生态园年货大集上人头攒动,贾汪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的会员,拿出自己家最好的产品,展示给来此参观的农民。
“新农协办的年货大集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宣传了自家的农产品,还了解不少市场信息。”种植户王玉渠一边售卖自家农产品,一边在本子上记录市场信息。
贾汪区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成立于去年11月,加入协会的种植大户在市场信息、种植技术和生产资源等方面与农民分享,带动一大批农民走向职业化。
尽管天寒地冻,但唐耕生态园的几十个大棚里却温暖如春,一排排细长而翠绿的枝蔓上点缀着一个个火龙果。唐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昌建正带着几位种植户查看作物长势。“要确保在5月份的结果期能产出符合标准的果实,才能在市场上卖出好价格。”赵昌建对种植户嘱咐。
康田农业基地负责人赵昌建是贾汪区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会长,负责牵头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市场实时价格、销售渠道信息的共享,避免恶意压价,农户们逐渐从‘拆台’变互相‘搭台’。”赵昌建说,为拓宽营销渠道,他不仅在线下开起30余家农产品体验店,还搞起网店和网络直播,帮助农户们多渠道分销产品,解决以往个体农户销售难的问题。
和鱼打了20多年交道的刘电是个“能人返乡”的典型,他将锦鲤养殖做成贾汪特色产业,创建“锦鲤文化小镇”。加入区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后,刘电为其他养殖户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以“供销+基地+农户”方式,带动400多户农户从事锦鲤养殖。“从放水、养水,到母鱼配种、小鱼孵化,再到分级销售……每个环节都有讲究,我把这些经验和技术与其他养殖户共享,让大家少走弯路,尽快取得经济效益。”
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袁起经常在自己的甘薯基地里给种植户们培训。他与徐州农科院建立技术合作,丰富种植技术和品种。前不久,国家食用菜薯基地徐州座谈会就在他的甘薯基地举办。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的一员,他将会议所学倾囊相授,以技术共享的形式带动其他种植户。
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几乎每周都会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越来越多像刘电、袁起这样的“土专家”“田秀才”通过技术指导,积极带动村民发展生产、做精农业。
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成立后,还在紫庄镇康田农业基地成立土壤肥料研究所,引进土壤作物分析机等大型成套检测仪器,为全区蔬菜、草莓、果树、粮食等种植户提供土壤检测服务,并提供改良方案。“以前我们种菜施肥,大多凭经验,有时候肥料施多了,成本上去了,反而菜的品质下来了。现在可方便了,对土壤一测,该怎么干就明白了!”紫庄镇蔬菜种植大户岳增伟欣喜地说。
“区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就是要引领指导农业企业代表、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粮大户和农业职业经理等组织,搭建会员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联合发展的合作平台和产业示范的带动平台,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贾汪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