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2018-09-07 点击数:

    一、农业生产情况
    (一)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价格。
    夏粮产量保持平稳。预计夏粮面积3528.8万亩,比上年减71.2万亩;总产250.3亿斤,比上年减1.8亿斤。五月份出现高温阴雨天气,一定程度影响小麦千粒重,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小麦倒伏,全省夏粮单产略有下降。小麦总体质量较好,与品质最好的去年相比,虽一等小麦比例有所下降,但绝大多数小麦达到二三等。预计秋粮面积4450.5万亩,比上年减少59.2万亩,其中水稻面积减14.5万亩、玉米面积减42.2万亩。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休耕力度,休耕轮作、优良食味稻米、特粮特经、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实现“四扩大”,分别增加15万亩、300万亩、25万亩和23万亩。
    大宗农产品价格稳中有降。6月初,由于前期收购的长江流域产区小麦质量较差,加上国家出台的新版《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强调收购价,突出市场化取向,新麦以低于最低收购价格开秤;6月中旬我省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后,近期小麦价格有所回升。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反映, 6月份小麦出售均价为1.06元/斤,较上年同期下降6.2%,种粮户预计小麦每亩收益较上年下降百元左右。贸易战对农产品特别是美麦、美豆加征关税,虽可能带来一定价格上涨效益,对消化国内粮食高库存有一定作用,由于国家采取第三国进口替代,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今年国家连续出台调控政策,如四季度国家公布明年小麦最低收购水平,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园艺产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蔬菜生产稳中有进,受1月雨雪冰冻、5月暴风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局部地区蔬菜减产,经灾后重建、抢播抢种,春季生产恢复较快,产量稳中微增。据统计,上半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391万亩,同比增2.5%,总产3529万吨,同比增1.5%。上半年新增设施农业28.4万亩。特色园艺量效齐增,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西甜瓜、应时鲜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效益普遍较好。全省草莓种植面积29万亩、同比增4%,总产51.4万吨、同比增6.6%;西甜瓜种植面积200多万亩、同比增6.7%,预计总产560万吨、同比增8.8%;茶园面积52.8万亩、同比增2万亩,春季干毛茶产量6261.7万吨、同比增3%。
    蔬菜产销形势总体向好。1-6月份监测的17种蔬菜零售均价为6.34元/公斤、同比涨13%,农民出售均价同比涨11%,品种间区域间行情分化较大。淮安红椒亩均效益达1万多元,徐州早春大棚芹菜效益达1.5万元/亩,但大蒜产品供大于求,加之出口减少、地头批发价格不到1元/公斤,同比降六成。6月中旬蔬菜平均价格下降9.9%,目前的高温季节,蔬菜存储运输损耗较大,且部分蔬菜品种进入伏缺期,价格会小幅上涨。
    (二)畜牧业生产和市场价格。
    生猪产能产量持续下降。上半年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146.1万吨,同比下降4.3%。1-6月,全省累计出栏生猪1377.6万头,同比下降4.0%;6月底,全省生猪存栏1443.0万头,为近十年最低,能繁母猪存栏116.0万头,下降3.6%。生猪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散小户不断退出,落后产能逐步淘汰,规模养殖日趋壮大。据监测,上半年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9%,同比增长7.0%,较2017年同期增长20.5%。
    生猪价格触底反弹,但养殖户效益亏损仍将持续。1-4月,江苏生猪出栏均价跌幅达27.7%,3个月内猪粮比由7.60:1降至5.20:1,养殖户每出栏一头肥猪约亏损200-300元。生猪收购价格在5月中旬跌至近八年最低水平,6月份猪价止跌回升,生猪出栏均价为每公斤11.0元,环比上涨6.6%,猪粮比升至5.42:1,养殖户损失减轻,每出栏一头肥猪约亏损100-150元,降幅较5月初收窄近200元。此轮生猪价格回落,主要受市场周期、产能持续释放等因素所致,预计猪价将在稳中震荡调整,呈弱势运行态势,养殖亏损将延续一段时间。全国进口的猪肉量不足我国猪肉产量的2.3%,进口依存度较低。我国对美国进口猪肉加征关税,对江苏以及全国猪肉市场的生产及供需影响较小,但对猪肉价格有一定支撑。
    家禽生产和产品销售稳中向好。上半年全省禽蛋产量70.6万吨、下降4.7%,家禽存、出栏分别为2.8亿只和2.4亿只,同比分别下降2.0%和5.2%,降幅较去年同期分别收窄3.8和0.9个百分点。禽蛋产品价格触底反弹后持续在高位。据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今年1-6月洋鸡蛋均价为每公斤9.28元,较去年同期上涨33.8%。目前的高温季节,鸡蛋消费处于年内低位,预计四季度和春节前消费高峰期带动下将拉动鸡蛋价格逐步上升。
    (三)渔业生产和价格情况。
    生产情况。上半年,全省水产品总量217万吨、同比上升1.05%,其中海洋捕捞下降6.7%,海水养殖上升3.44%,淡水捕捞下降7.7%,淡水养殖上升2.04。水产养殖面积为1026万亩,同比下降了0.27%。另外,约有190万亩的稻鱼、稻虾、稻蟹共作养殖面积。淡水捕捞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今年开始,长江流域省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施禁渔,且部分湖泊延长了禁捕期。
    价格情况。上半年,全省水产品市场批发价格同比上涨3.7%,其中淡水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7%,海水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1.8%。小龙虾价格同比上涨一成。
    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一)重大水利工程进展情况。2018年全省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共安排投资计划125.2亿元,截止6月底,已完成投资63亿元,完成率50.3%,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一是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新一轮治淮黄墩湖滞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望虞河西岸控制、环湖大堤后续(苏州段)等工程全面建设中;八卦洲汊道河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计划汛后开工建设。二是省重点区域水利项目按计划加快实施。大丰市四卯酉闸工程、黄河故道后续徐州、淮安市境内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三是民生水利等项目进度较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沿江重点易涝区排涝能力建设扬州市瓜洲泵站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
    (二)农田水利工程进展情况。2018年,全省农村水利建设计划投入106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资65.7亿元,占计划任务的62%,超序时进度要求。一是中央投资项目。2017年度我省大型灌区绩效考评位列全国第二。2018年度,截止6月底,中央投资小农水重点县、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中小河流重点县、水土保持、千亿斤粮食等6个项目已完成投资31.5亿元,占计划任务的76%。二是中央考核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018年财政部、水利部下达我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截止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36.47万亩,占总任务的81%。三是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2018年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完成投资8.71亿元,占计划任务的53%;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已完成土方2.4亿立方米,占计划任务的96%;省级农桥项目已完成投资2.93亿元,占计划任务的28%。
    三、林业生态建设情况
    造林绿化。全省完成成片造林29万亩,抚育森林63.3万亩,栽植珍贵用材树种2950万株。扎实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新建381个绿美村庄。全面开展“十百千万”彩色化、珍贵化和效益化基地示范创建,推进珍贵用材树种进村入户、上山进城。
    湿地保护修复。上半年,新建2处省级湿地公园、5处湿地保护小区,完成4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自查评估,新增自然湿地保护面积3.3万亩。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暂行)》,确定了全省首批省级重要湿地建议名录。
    林业产业发展。上半年全省林业总产值约209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10亿元,第二产业1318亿元,第三产业266亿元。特色林产品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木竹地板产量约1.78亿平方米,人造板产量约2500万立方米。加快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新建2处省级森林公园,申报6个“十三五”重点森林旅游地、2个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森林养生基地、1个国家森林体验基地。
    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一是抓好国家试点示范县建设及7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工作,发改系统共建设县(市)级试点示范区5个、乡(镇)级试点示范50个、村级试点示范536个,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迅速发展,产业链和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形成,带动农民增收效益明显。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增强,736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交易)额预计达4500亿元,同比增长8.5%,带动农户超300万户。三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迅猛,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店”、信息进村入户整省示范、智能农业、农业大数据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迅猛发展,预计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235亿元,同比增27%。四是创意休闲农业快速成长,实施“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上半年新增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包括农家乐)360个,举办农事节庆活动400余个,接待游客9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五是鼓励新农民利用新技术“创业创新”,目前全省从事农村创业创新人员近4万人,先后创办各类主体1.65万个,吸纳38万人就业。六是农产品对外贸易稳中向好,在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背景下,1-5月全省农产品进出口额82.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0%,其中出口额16.19亿美元,同比增长8.2%。七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上半年全省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1万人,成立30多家产业化联合体,家庭农场超过4万家,农民合作社总数达9.5万家,农户入社比重78.9%。
    (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展开,目前超过8000个行政村(居委会)进行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量化资产超过770亿元,累计分红近110亿元。《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二是巩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全省土地流转总面积3160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的60%。
    四、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上半年,全省农民收入呈延续增长态势,全省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比上年提高7.8%,预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94元左右,比上年同期提高8.9%,增速与一季度持平,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比2017年全年增速高出0.1个百分点。各项保障覆盖面增加(包括大病保险覆盖面增大、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筹资标准提高等),减少居民生活后顾之忧;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提高了城镇居民中收入较低群体的收入水平。但由于农产品价格回落较快,来自农业的收入增长可能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加上农民就业相对集中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吸纳农民就业的能力有所减弱,农民增收保持一定增幅的难度加大。
    五、对策与建议
    目前,畜禽生产波动较大,养殖水平有待提高。畜禽产能产量持续下降、畜禽产品价格起伏较大,猪价下降较快、养殖户亏损将持续一段时间。科学养殖方法还不够普及,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民增收还面临较大压力,增收渠道总体不够宽,促进居民增收的政策举措从实施到取得成效还需要一段时间。为此,建议如下:
    (一)优化畜禽养殖业发展环境。在落实好畜禽禁养区划定和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任务的同时,要以县域为单位科学确定耕地面积和畜禽养殖的配套规模,尽快规划畜禽产业布局,统筹种养规模。同时,在保良种、稳规模、助加工、促消费等环节发力,提振规模养殖企业信心,提升养殖水平。建立科学预警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联合发布畜牧业发展核心指标的监测结果,发挥信息对主要畜禽生产和销售的调控作用。
    (二)稳定农产品价格。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在稳定全省小麦、生猪等生产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完善惠农强农政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着力培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全力推进富民政策落地实施。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规划的各项重点任务、目标和举措落地落实,切实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确保农民到2022年增收一万元目标的完成。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