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创业溧阳天目湖茶场
又是一年采茶季。在风光秀美的天目湖畔,记者看到,新芽吐翠的茶树丛中,两位退役军人正在忙碌着。“虽然已经退役多年,但是军旅生涯教会我们的一直深深铭刻在心中。”退伍不褪色,在天目湖镇,有一批退伍军人选择坚守故里,扎根土地,以军人的果敢与坚毅致力于家乡茶产业的发展,从而开拓出一片自己的绿色天地。连升阳与曹旭就是其中的两个典型。
现年30岁的连升阳曾在部队服役5年,于2013年12月退伍。“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退伍之后便想靠着土地过活。”回家后,连升阳决定好好利用起自家原有的40亩白茶地。他开办了“升阳茶场”,将自己全部精力投了进去。
军人严于律己的性格渗透进连升阳对于茶叶品质的追求中:“把好茶叶品质的第一关,是茶场发展的第一步。溧阳适合种植白茶,而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才能长出好品质的白茶。”为找到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地,连升阳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精心考察与研究,最终将基地定在了桂林村海拔较高的“东大山”,并将自己的茶场规模扩大到120亩。
连升阳把军人敢啃硬骨头的刻苦钻研精神带进了茶园管理与茶叶制作。加工技术会影响到茶叶品质,连升阳便每年去杭州拜师学艺;他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茶叶生长情况,更新茶叶加工机械;为了严控质量,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种茶制茶品茶知识,通过了“中级评茶员”资格考试。
多年的苦心经营让“升阳茶场”办得有声有色,积攒了良好口碑,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回头客”。连升阳说:“我在部队时所属连队有‘钢铁电话连’之称,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一生都要对得起这一称号。”
90后小伙曹旭于2014年退伍后,就跟随父亲一起经营着家庭茶场。茶场管理看似简单,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每个环节都会遇到一些难题。曹旭经营之初就遇到过因为严重霜降茶叶几乎“颗粒无收”的尴尬。
但军人不服输的精神刻在曹旭的骨子里,失败反而刺激着他更深入地钻研茶叶种植的技术。他说:“我还年轻,这点失败算得了什么?”他通过数年钻研,成功研究出以人为干预方式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环境影响茶叶产量的办法。
作为一名年轻人,环保意识在曹旭脑海里根深蒂固,他宁可增加成本、多费精力,聘请农户人工除草,也不愿使用农药除草。他说:“因为地处天目湖上游,我们茶场更需要重视环保,再说我是名军人,当然更要有责任感。”为提高茶叶制作质量,2018年曹旭淘汰了老设备,专门投入近80万元从浙江引进了一批加工机械。“一些慕名而来的客户还让我们代加工,这也是对我们加工技术的认可。”曹旭告诉记者,看着逐年增加的代加工量,他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天目湖畔绿浪起伏,四溢的茶香中氤氲着天目湖镇一批退役军人的一片初心,当代军人的精神就在这悠悠茶香中得到传承,正如连升阳所说:“军人就应有军人的坚守,要踏踏实实做事。政府非常支持我们退役军人创业,我们有动力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