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文化 打造“十分钟”就业圈 灌南县孟兴庄镇建设留得住乡愁的新型农村社区

来源: 时间:2020-04-24 点击数: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塑造文化特色,留住乡愁。孟兴庄镇白皂村新型农村社区依托人民公社时期的典型特征,围绕“特色老街、文化社区”发展定位,真正让老百姓“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在白皂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地,施工人员正在对一期工程抓紧施工,预计在9月份完成主体建筑,年底交付使用。该项目位于白皂村东南部,东临236省道,南靠四级航道柴米河,毗邻万亩虾蟹生态养殖圈和孟兴庄镇返乡创业园,具有优越的区位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在社区内有一个全省唯一石头结构的粮库,规划以人民公社时期的老粮库为中心,改造老粮库,建设公社文化礼堂、村史馆。依托老白皂羊肉等饮食文化、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近代公社粮仓和白皂小学旧址等历史文化、老白皂街等商贸文化以及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距离汤沟镇十分钟车程,依托汤沟香泉小镇酒文化和旅游产业,建设特色老街,让游客了解白皂历史文化的同时,品尝到白皂特有的美食;规划在东侧南北路架一座桥,这样一来,居民到返乡创业园上班只要5分钟的时间。往北10分钟就到了虾蟹养殖基地,也很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真正的形成了农民的‘十分钟’就业圈,实现农房改善和农民增收同步推进。”孟兴庄镇政法委员董海港介绍。

离开新型社区,来到一个“靠得住”超市的门口,远远就望见耸立着的那颗有着百年历史的银杏树。“靠得住”超市老板胥高升说:“我家超市也在规划范围内,集中居住真的很好,这样集聚了人气,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百年白果树、蔷薇、枣树规划都保留下来,以老小学及古树景观等文化为载体,打造具有乡村特色文化的建筑、空间、景观与活动,也是给远离家乡的人留下乡愁。”董海港说。来到白皂小学,校园的建筑风格是俄罗斯建筑风格,穿过俄罗斯建筑风格教室的走廊,很快来到校园西侧的一块空闲地里,一位老教师向记者介绍长在这里枝干挺拔一棵紫薇树,这棵树是在1955年建校时校长吴章栽的,笔者细看一下有碗口粗的紫薇,快到清明了,但还没有开花,也没有发芽,好像生长在冬天里一样。这棵紫薇共三个主树干,有两个主树干很奇特,弯曲地拥抱在一起,连成一干。它的花期很长,在观赏树中亦很少有,在营养、温度、光照和气候正常的情况下,6月到9月都是紫薇花的花期,甚至还会延迟。

白皂村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底蕴,项目的建设规划将现存白皂老街、革命遗迹和老粮仓等文化载体相结合,创新设计思路,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梳理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将其打造成为具有人民公社时期典型特征的宜居社区。据了解,白皂村新型农村社区项目总投资2.2亿元,规划用地面积3867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9247平方米。目前,一期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202套房屋主体在建。

白皂新型农村社区北侧的稻香湖稻虾稻蟹养殖基地,工人正在将购买来的螺蛳装船准备撒到虾塘内。“我在这里上班,骑车就十来分钟,一个月差不多拿到三千块钱,也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小孩,真的挺好的。”工人徐克兵介绍。午饭刚过,孟兴庄镇的返乡创业园内的灌南川云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一片忙绿景象。“我们家离这里很近,家里有十几亩的农田,不忙的时候在这里上班,家里的农田也不耽误,一个月两三千块钱,挣点钱给孙子买点吃的,挺好的。”工人赵梅高兴地说。据公司管理人员徐银梅介绍,公司主要生产雨衣,都发往常州的。30多个工人都是用的周围兴庄村、严垛村、白皂村等村的,既带动了本地妇女就业,孩子们也不再做留守儿童了。

董海港说,该项目规划结合了自然水系,形成“一心、双轴、多组团”的村庄布局,以公共服务为核心,沿主要道路布置T字型商业轴线,建设多个居住组团。打造高效农业区、现代农业区、特色养殖区和乡旅服务区。按照“大集中、小分散”模式,合理布置停车场。规划形成“滨水、路绿化+中心绿化+游园绿化+组团绿化”的四级体系,配套环卫、雨污管网、道路照明等基础设施,为群众提供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