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10+4”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向纵深发展
日前,东海县以“严”字当头、“快”字为先、“实”字打底的要求,动员全县上下着力推进老旧小区治理、基础设施提升、街道门店环境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城中村环境整治、交通秩序优化、文明养犬推广、农贸市场提升、餐饮管理整治、宣传氛围提升等十大专项行动及高质量完成网上申报、督查指导、问卷调查、社会化宣传等“10+4”专项行动,以决战决胜的气势、冲刺的状态、必胜的信心,确保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筋骨”。为此,东海县全面完善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高标准、常态化完成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盲道破损路面的排查修复工作,扭转小修小补、质量不高、容易反复等情况;完成背街小巷照明设施排查修复、道路绿化带修复、行道树补植工作;完善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等安全设施;完善排水设施,确保无明显路面积水,努力做到静态点位达标率100%。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大对交通场站、农贸市场、公园广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周边的小区的整治力度,确保亮化、硬化、净化“三化”达标,要同步推动业主委员会成立和物业公司进驻,确保“建好有人管,物管上水平”。全面改善各类便民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公共卫生间导航系统建设,确保主次干道、商业大街等城市节点每隔500米至少能看到1处公厕指示牌;加快完善主次干道、窗口单位、宾馆酒店、社区等区域和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建设,确保设置达标、使用良好;以社区小区为落脚点,进一步打造包括便民市场、健身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等在内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群众处处感受到文明健康生活的美好。
整洁有序的环境,是城市文明的基础。东海县全面整治城市环境“脏乱差”现象,加大对背街小巷、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等群众生产生活集聚区域的整治力度,制定完善并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将街道门店门前卫生顽疾予以解决。着力整治农贸市场,安排人员驻点管理,全面整治集贸市场环境卫生、出店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加大处罚力度,着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逆行、闯红灯、车窗抛物等不文明行为。加大对城区非法小广告的整治,条块结合、部门联动、高压推进,着力根除这一城市顽疾。着力开展好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农村群众共同议定红白喜事操办标准。扎实做好“千行联千村 正气传晶都”传统节日乡村行项目,广泛建立以社区网格员、各类志愿者、行业监管人员为主体的文明劝导员队伍,让文明新风劲吹晶都大地。探索建立诚信建设“红黑榜”制度,全面推行“公勺公筷”“分食分餐”等健康餐饮形式,进一步让“舌尖上的文明”走进餐厅、深入人心。
在此基础上,东海县还抓精致,力争在提高资料品质上实现新突破,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仔细研究、充分理解、准确把握指标内涵,按照体系标准整理资料。按照“准确化、精细化、高品质”的标准认真审核档案资料,确保拿高分,力争不失分。不断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八礼四仪”养成教育、“童”字系列美育活动、“小手拉大手 文明一起走”等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文明校园”“新时代好少年”创评宣传,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经营性网吧和文化市场管理力度,抓好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同时,深入开展“好人故事大篷车”主题活动,推进道德讲堂标准化建设,开展“万户争先创文明” “文明家庭”评选宣传、“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完善台账资料、丰富台账内容,提高台账标准力争高水平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