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一串葡萄助力5000人家门口就业
“以前家里有6亩地,后来土地流转出去了,我就在家门口的葡萄园上班,每年能拿到5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按月拿工资,每天和大家一起在葡萄园里干活,说说笑笑感觉很好!”这是位于田楼镇境内的灌南县融盛葡萄种植合作社工人龚育兰的感慨。
如今,合作社社长孔庆社与其他股东共同种植的500亩葡萄迎来了销售旺季。雨后的清晨,融盛葡萄种植合作社里,农民们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葡萄。一箱箱刚从枝头采摘下来的新鲜葡萄装进冷藏车,每天上午采摘,下午直接供货给上海、广州、南京这些大城市的水果连锁店。
这个合作社种了500亩葡萄,有夏黑、阳光玫瑰、红芭拉多、黑旋风、美人指。由于成熟时间不同,从初夏到仲秋,这里都是丰收季,最近每天出货7000公斤左右,也吸引了大量邻近市县的游客前来采摘。“我们葡萄品质好,口感香甜,每天按订单发货,要货的店很多,还要和我们长期合作,最近很忙。”孔庆社乐呵呵地说,现在平均每亩能产三千多斤,销售额至少1500万元,刨去成本,每亩有1-2万元的纯收入,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比种粮食效益好多了。
近年来,灌南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优力度,把葡萄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以集成配套新技术引进为依托,培育壮大种植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开辟农民致富新路子,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总产量达4万吨、产值达10亿元。如今,全县已形成现代农业园区葡萄高标准试验示范园、新港大道、临港产业大道、李大线、兴张路等“一园四带”葡萄生产基地10余个,早、中、晚熟三大品系共培育出源硕、“源旭”、锣鼓等10多个知名绿色品牌。
“灌南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环境非常适合葡萄生长。目前使用的双膜大棚种植,有利于园内保湿、抑草、抗病菌,也可以避免葡萄成熟时雨水过多而导致炸果、霉变等让农户利益受损的情况。”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嵇东介绍,为了精准施策,提升葡萄品质,这10多年来,当地不断试种新品,采用新技术,邀请南京农业大学陶建敏教授、省园艺总站陆爱华研究员等省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到田间指导、授课。在他们的指导下,孔庆社和社员们采纳了大棚避雨、H型整形、稀植限根等一整套栽培新技术,果品好、产量高、抗病力强、收入高等优点,使夏黑、阳光玫瑰等优质品种葡萄迅速在灌南迅速推广。
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不仅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带动附近群众的就业。据统计,目前,我县葡萄种植、销售、物流等从业人员已超过5000人。一个葡萄产业,就让5000个灌南人在家门口捧起了“金饭碗”,现在,老百姓收入提高了,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灌南县还加快整合了生态、文化资源,通过省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鲜食葡萄新品种展示及优质果评比、灌南县葡萄文化节等活动,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度假等绿色旅游文化产业,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又一张名片,也让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