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千名网格员“兜起”社会治理“大小事”
“现在居委会定期派人过来照顾老人的生活,老人的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多了。”近日,牛山街道和平社区网格员傅敏在社区走访时,发现一位60多岁的独居老人,因患有帕金森病,生活困难,便将情况报给居委会。
一位老人的日常生活怎么会走进一名网格员的视线?“这得益于我们去年推行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冯小宏说,“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抓好县域治理,对于推进地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平安稳定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为此,去年东海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探索推行三大硬核强支撑、六个重点求实效、五项机制促规范的“365”网格化治理模式,围绕“一张网五统一”的要求,重点从“怎么治、治什么、靠什么”等方面开展系统攻坚。为建好主阵地,东海县整合腾置1500余平方米办公用房用于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办公,镇街层面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矛调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进行整合,村级与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进行整合,以三点联通的模式支撑上下通畅。并多次研究解决网格化治理硬件建设、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问题,将其纳入全县“三重”工作、改革重点事项予以重点推进。先后出台网格化治理实施意见、网格规范达标率任务分解表等文件,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同时,县城区按300-500户,农村按自然村落或200-300户, 将全县共划分网格1076个,其中综合网格1066个,城区网格170个、专属网格10个。
网格科学设置后,东海县还探索采取“招录一批、转隶一批、兼职一批”的方式配备网格员。对城区和乡镇驻地的网格推行“一格一专多员”,将其他相关人员发展为网格长、兼职网格员等;对农村网格推行“一格一兼多员”,村支两委干部兼任网格员(网格长),村辅警任网格指导员。专职网格员着辅警服装,亦为“网格辅警”,兼职网格员统一着装,实行网格中心、公安“双重管理”。目前,东海县共招录社区专职网格员60名,转隶社区辅警158名,兼职网格员1339名。
社会治理离不开智能化。为此,东海县将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应用平台与12345政务热线、数字化城管系统整合融合,网格内“村村通”、社会面视频监控整合并接入,对上争取开放110非警务、阳光信访系统对接端口,实现社情民意、地情监控、访情跟踪、警情分析在网格化治理联动指挥中心“一屏展现”。 配备网格通账号1076个,实现一个网格一个账号,将公安、人社等66个部门纳入联动体系,通过事件推送、联动办理、办结反馈、督查催办等环节,实现“一体运作”。
身穿红马甲,手捧民情簿。“我每天与同事都在各自的网格区域走上几圈,一支笔,一个本子,一部手机从不离手。”翻开网格员杨长荣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邻居纠纷、房屋漏水、路灯不亮、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一件件小事。为确保每一个网格员能“兜起”社会治理大小事,东海县结合村社“党建、治理、服务”定位,建立了“领、统、联、督、评”五项机制,出台网格化治理实施意见、提升网格规范达标率“十项举措”等文件,要求每一名网格员着力做好网格内的信息采报、隐患化解、人口管理、巡逻防范、宣传教育、便民服务等六个方面工作。“小事虽小,但却牵扯到整个社区的安宁。”杨长荣对于每一个民愿都列出了反馈表和处理时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以来,通过1557名专兼职网格员结合村社“党建、治理、服务”定位,全部下沉到网格,兜起了社会治理的大小事,先后巡逻防范12万余次、采报信息10万余条、化解隐患6500余件、便民服务3.2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