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建”活动搭建党群关系“连心桥”——堆沟港镇以“党建+”引领兴港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治理

来源: 时间:2020-09-25 点击数:

建筑垃圾曾经遍地乱堆乱放,现如今社区道路干净畅通;下水道堵塞,脏水到处流淌,现如今街道整洁,商品摆放整齐;曾经邻里发生矛盾无人问津,现如今“老英模”主动来帮忙调解纠纷……“变化大,有亮点。”说起现如今社区里的新变化,堆沟港镇兴港中心村社区居民付殿秀老人忍不住地夸赞起来。

 



这么大变化的背后,跳动着是该镇充满活动力党建脉搏。社区治理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和和谐。但一直以来,农村基层社区面临着人手不够,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堆沟港镇党政领导在文明城市建设和卫生镇建设的“双建”活动中找到了“捷径”,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王立步工作室+调解:居民矛盾的“消融地”

 



今年以来,堆沟港镇党委在文明城市建设和卫生镇建设的“双建”工作中,结合农村集中居住区治理需要,推动基层党员队伍在集中居住点治理工作中实现转型。该镇以集中居住区居民“微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微治理”,通过开展党员“微积分”管理、“先锋党员分享会”、“身边的文明故事”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积极投身到社区工作和治理当中。

 



活动中,该社区涌现出了一批“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英雄模范老党员。年近古稀的国家二级英模(原堆沟港镇司法所所长)王立步成立的“王立步工作室”,便是老党员、老英模发挥余热的典型之一。王立步探索总结了“谈”“访”“议”“导”四步骤的“王立步调解工作法”即:谈心深入了解困难和需求,走访摸清具体情况及原因,讨论确定初步解决方案,引导合理合法解决问题。目前,这套工作法已逐渐成为解决社区居民矛盾的“杀手锏”。

 



“如今,邻里有了矛盾纠纷,找到老模范王立步肯定能握手言和。王立步工作室可是居民矛盾的‘消融地’。”该社区居民王广祥如此评价。

 



党员先锋岗+排长:社区治理的“黑包公”

 



“老王,社区绿化是社区的公共资源,你在上面种菜是不对的,请你立即把菜拔掉,将绿化恢复。”日前,该社区1排先锋岗胡为桥严肃地制止居民王某的毁绿种菜行为。

 



年初以来,堆沟港镇党委在“双建”活动中探索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治理”工作模式,按照规模适度、便于服务、便于自治的原则,合理设置网格管辖范围和规模,并将网格化管理运用到社区的建设治理中,建立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网络,打造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

 



该镇充分利用党员集中居住管理的优势,在该社区成立刘集安置区党支部,并以党建引领“红色排”治理,将集中居住区划分为7个红色排,由党员群众推选7名先锋岗、7名排长联系该排居民。通过党员带头,引导居民积极投身社会治理,提升服务水平,为社区居民打造一个文明、和谐温暖的家园。

 



业主委员会+服务:社区居民有了“主心骨”

 



为实现兴港中心村社区居民自主决策、自主选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堆沟港镇党委本着“公开、公正、公平、民主”的原则,通过业主推荐、自荐及业主提名等方式,先举产生兴港社区业主委员会9名成员。业主委员会在兴港中心村(二级)联合党委的领导下,履行职责,以服务居民、服务社区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社区居民反映的急、难、愁问题,真正成为居民的贴心人和“主心骨”。65岁的业主委员会主任陆玉立,虽已到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自搬进新居以来,充分展现了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民生情怀,积极宣讲群众关心的政策法规,耐心化解群众面临的疑难问题,还主动腾出新居作为业主委员会的临时办公地点。他虽不是党员,但一颗红心向着党,先后三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真正于平凡之处见初心。

 



据了解,业主委员会还在社区内倡导文明新风,设立移风易俗宣传专栏、电子屏,使移风易俗宣传立体化,覆盖全小区;开展移风易俗签名活动,动员社区居民在横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作出承诺。

 



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社区居民的“好管家”

 



为了对兴港中心村社区进行规范化管理,改变社区物业管理缺失、环境保洁无人管理的现状,堆沟港镇党委以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公司为依托,成立兴港中心村新型社区物业管理公司。

 



该公司负责人是有着21年党龄的林德兵。林德兵是该镇城管中队队长,两年前车祸受伤,但他努力克服身体上的困难,身体力行,现身“说法”,多次给居民讲党课,深入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

 



为了做好社区居民的“保姆”,林德兵带领物业公司一班人,一方面维护社区治安,由物业公司派出保安,在社区入口处设立门卫室,对进入社区的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在社区的每幢楼上安装摄像头,监控社区内的日常情况;安排人员在社区内进行24小时巡逻。另一方面确保社区“颜值”,对社区内的公共区域、河道路段进行保洁,并对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清运;安排人员对社区内的绿化进行维护,并制止居民毁绿种菜行为。同时,设立公益“应急岗”,招募电工、家电维修工、木工、泥瓦工等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群众,免费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维修方面的困难。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