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农”的故事写进春的画卷

来源: 时间:2020-11-26 点击数:

春分时节,千花百卉争明媚。江宁广袤的田野里,处处呈现繁忙景象: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农民正在翻土、播种、浇灌,忙碌却欣喜;智能温室大棚里,朵朵盛开的黄色西瓜花点缀于绿叶之间,惹人喜爱;农家乐按下重启键,陆续恢复营业,五一假期的订单让村民们的嘴角上扬……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江宁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近年来,江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聚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补短板、强弱项,一幅绿色富裕美丽的画卷正在江宁大地徐徐展开。

转型升级产业兴,现代农业景好

同样是种植果树,江宁台创园百果园却种出了不一样的收益。他们引进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的近100株车厘子苗,栽到试验田里,盛果期每株车厘子树预计可以产果60斤。

小小的车厘子果树种出大大的景。百果园负责人王宏亮自豪地说:粗放式的传统农业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必须采用现代农业的理念,这样才能产生高附加值。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江宁区加快项目驱动,充分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农业综合生产稳步提升,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3.47万亩,占比超过80%;建成设施蔬菜园艺总面积达18.2万亩,占比22.4%;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1.5%,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在县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估中位居全国前列。

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持续稳产保供,蔬菜产量超全市三分之一,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完成协议签订,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等五大优质产业壮大发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获评全省绩效排序A级方阵首位,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衡量农业发展质量,适度规模经营比重、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是两大关键指标。在江宁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目前已达85%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88%,稳居全市第一,建成横溪西瓜、土桥大米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新业态发展也不断升级,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2%,位居全市第一,高标准建成台创园等3个省级、谷里等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溪田农业创成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额突破800亿元,农副物流中心首次入围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十强;农业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16亿元,获评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区,江宁农业实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强。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当主角

春暖花开,全国种粮大户、湖熟街道农户魏道常早早就切换到了工作模式,在承包的农田里忙碌着。他种的2000多亩粮田,每年直接收益超60万元。

“90大学生孙艺轩毕业后女承父业,回到父亲的养蜂厂当起了职业农民,不仅成立了西洋湖养蜂专业合作社,还带动136户周边社员养蜂,开拓蜂蜜制品+农产品的休闲农业市场。

皮肤白皙、衣装笔挺、一身书卷气的丁文浩是禄口宇煊家庭农场的掌门人。他不仅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还种植葡萄、草莓、梨子、桃子等利润更高的水果,养殖鸡、鸭、鱼等,这个复合型农场每年收益可达30多万元。

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关键在人。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推进乡村振兴,为了农民,更要依靠农民。一个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茧而出,截至目前,全区各类家庭农场已达1086家,占全市1/4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总数达143家,居全市第一。同时,涌现出1580户种植、养殖大户,其中1000亩以上的达到了7户,扛起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大旗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角,更是受益者。守着绿水青山,江宁街道黄龙岘村民阮从林在家门口端上了金饭碗。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夫妻俩利用自家空余的老宅经营起了农家乐,从外出卖劳力变成在家卖风景、家门口当老板,现在年收入超过30万元,是以前外出打工的6倍多。“‘两山理论在黄龙岘开了花、结了果,我们老百姓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他笑着说。

全域变景区,处处都有桃花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人心驰神往。如今在江宁,处处都能寻觅到桃花源的影子。一座座村庄上演着华丽转身的变形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钱家渡,这座普普通通的村庄,如今不仅成了全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更成了热爱乡村游旅客的打卡网红地。坐着乌篷船沿河赏景,透着泥土芬芳的农田、展现乡野气息的枕水民居、河道上独具韵味的拱桥、河边白墙黛瓦的民宿,一一映入眼帘。

和钱家渡一样,秣陵观音殿、谷里徐家院等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也展现出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现实模样。一个字写就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新文章:东山王家发展古村复兴型乡村、秣陵观音殿发展都市近郊农旅文创型乡村、谷里徐家院发展特色农业型乡村、湖熟钱家渡发展水乡田园型乡村、淳化东龙发展农业电商型乡村、汤山石地发展湿地田林型乡村、禄口铜山端发展山水观光型乡村,在田园牧歌式生产生活方式的延续中沉淀江宁味道、镌刻江宁记忆、凸显江宁特色。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以五朵金花起步、千百工程推开、四变工程提升到四变五新全面振兴,江宁探索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江宁区结合实际,按照“420316”总体布局及产业、文化、生态、富民、治理五位一体联动塑造要求,分年度推进4个片区、20个组团、316个规划保留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同时,创新思路模式,分类分层对1046个村庄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人居工程和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统筹推进三大革命、四小实事,今年年底前将完成整治任务,实现全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100%。近日,江宁区获评全省2019年度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估第一等次。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行走在江宁农村,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内外兼修刷新着乡村的颜值与气质。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