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鼓起”农民钱袋子——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亮点工作系列报道之二
“新集镇徐老庄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亮、清香悠远、软糯可口,2017年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审定,被定为无公害产品,有需求跟我联系。”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队员、新集镇徐老庄村第一书记王星发布了一条产品消息。
“集团马上要接待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我们需要10万元左右的大米,给我们送一批过来。”后方单位钟山宾馆集团办公室主任王亮在王星的朋友圈留言。
这样的事例在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帮扶工作中已不胜枚举。
自从中央发出消费扶贫的号召以来,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部署,始终把消费帮扶摆在重要位置,打出消费扶贫“三步走”的组合拳,引导帮扶队员树立“买贫困地区产品,献扶贫济困爱心”理念,鼓励后方单位、帮扶队员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拓展灌南县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当地增收。据了解,今年以来,广发银行、钟山宾馆、海企集团、交通控股等队员联系后方单位采购灌南县农特产品70多万元,仅中秋国庆节前的福利采购就达到了43万元,产品包括有机大米、五谷杂粮、黄花菜干、土鸡蛋、食用菌、大闸蟹等农副产品。
“我们龚书记利用苏州市姑苏区资源,注册了“南园农甄”特色农产品品牌商标,首批产品虾田大米已于8月份上市,销售了4万余元。下一步计划将我们的大米在观前街、机关食堂等进行推广展销,使金星村的大米知名度得以扩大。”汤沟镇金星村党总支部书记惠志军介绍。孟兴庄镇柴米河是灌南县境内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常年没有污染,所以养出来的螃蟹味道特别好,但是由于养殖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养殖户1000亩的螃蟹滞销,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孟兴庄镇白皂村第一书记傅崇山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联系后方单位广发银行南京分行,仅中秋国庆节前的福利采购就达到了18万元。
稳定脱贫靠产业,而消费扶贫就是发挥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通过消费助力扶贫产业的有效举措。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队员们对所帮扶贫困村、种植大户、低收入户农产品销售需求进行摸底,借助帮扶干部思路宽、交际广、渠道多的优势,利用后方单位资源,通过展销活动,开展熟人销售,向朋友圈、亲朋好友推荐灌南县农副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比如,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队员、新安镇苏口村第一书记卜春春在太仓市设立“灌河飘香”农产品展销馆,目前大闸蟹、粉丝等部分产品在太仓市已经销售,所得利润将归入苏口村合作社。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队员、百禄镇高湖村第一书记张言丰也将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灌南农产品专柜。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队员、田楼镇东盘村第一书记李一峰邀请无锡最大的菜篮子、米袋子保障供应服务公司——朝阳集团副总经理、无锡天惠连锁超市董事长张庆卿一行调研田楼镇的优质稻米、葡萄、林下鸡生产情况,交流了优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的对接需求,该集团也表达了加强朝阳集团与灌南农产品以及农业衔接合作的意愿。
“在薄弱经济村购买消费品,既可买到放心的绿色食品,又能帮经济薄弱村解决销售困难的问题,增强了地区发展产业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对于消费扶贫,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乐此不疲。工作队还充分挖掘网络资源,让灌南优质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面向广大消费者,对接广发银行广发商城、交通控股汇苏特商城等后方单位平台,做好产品网上上架准备。同步进入太仓市乡村漫市集小程序网站,重点销售粉丝、大闸蟹等产品。
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3月16日进驻以来,借助“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积极协调近10家后方单位的企业来灌开展结对合作,把打造灌南农副产品品牌列入帮扶项目实施计划,帮助灌南县做优做大农产品品牌,通过“以买代帮”、“以购代捐”的方式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同时着力促进农副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实现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的质变,进一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让农户的口袋“鼓起来”,建立了可持续增收长效机制,促进扶贫特色产业更好地走向市场,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以此巩固脱贫攻坚现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