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海永镇:疏通“主动脉”清理“微血管” 入江支流焕新颜
河道治理一直是农村水环境整治中的重难点,江苏海门海永镇继续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工程治理、管理提升、项目引进等多方面施力,26条入江支流顺利完成治理,助推海永成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小镇。
着力工程建设 推进源头治污
寻常的整治工作只是捞一捞水草、清一清垃圾、换一换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重在工程改造,贵在长效管理,要减少污水排放,增加河道生物多样性。为此,海永镇积极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先后打造了两个生活污水处理点。
早在2015年,海永镇就开始布局,在沙南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点,整个片区的生活污水不再直接排入沟塘,一些河道脏乱臭得到了有效改善。2020年,海永镇投资880万元新建永北村生活污水处理点,进一步提升了海永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同时,海永镇又投入700万元,重点治理了26条入江支流。其中二级河道鸽龙港河,疏浚工程长度2.11千米,清理土方5万立方米,新建生态护岸400米,新增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村级河道25条段,清理土方约11.7万立方米。打造了两条生态河道,新建生态护岸2.1千米,新建水工配套建筑物14座。
如今,随着鸽龙港河整治工程、入江支流整治工程及生态河道工程的全面完成,整个海永的水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创新管理思路 保障长效治理
以往的水环境整治是哪条河不干净就清理哪条河,往往是刚清理了这条,那条又出问题了,保洁人员每天忙碌,但河道整体情况却没有得到很大改善。加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镇村能请到的保洁人员往往是一些“老同志”,工作效率和安全问题都牵动着镇村领导的心弦。为此,海永镇转变思路,将河道保洁工作外包给第三方,由村居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进行相应考核,直接与酬劳挂钩,有效解决了河道长效管理难题。
同时,海永镇还制定镇村领导助推环境职能分工表,成立环境治理工作小组,每月月初排查问题,发放问题清单,月中督查任务完成情况,月末进行盘点回顾,把压力、责任传递到两级干部个人。
2020年初,海永镇通过调查确定了26处“三乱两违”整治对象。这些分布在镇区及主干道、等级河道旁的彩钢棚、三棚、违章小屋分别被各工作小组“承包”,在确定整治方案后,各工作组成员“分头行动”,有效提高了整改速度。目前,26处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拆除3000余平方米。
致力项目带动 构建生态格局
作为身处世界级生态岛的镇,海永以“打造生态环境最美、产业特色最明显、幸福指数最高的乡镇”为导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用生态项目助推构建生态格局。
2020年以来,海永镇85%以上的土地实现流转,大部分为项目承包方使用,项目区总面积占总耕地的72.6%。项目区整体绿化面积超过80%,项目区内河道整洁有序,河畔鸟语花香。
当前,海永镇开展的项目,重点围绕“绿色、特色”主题,旨在形成一花(月季)一草(萱草)一树(果树)的生态项目区格局。目前,海永镇已引进奥伦达部落(高端文旅项目)、福美农场(香草种植及加工)、“忘忧花园”(萱草主题公园)、千亩奇异莓、绿大花卉苗木基地等多个项目,借项目区开发的契机,全面改善水环境。
同时,为策应今年在崇明举办的国际花博会,海永镇又积极提升发展高端文旅产业配套能力。把向华湾小区作为先行驱动点,对向华湾一期居住的28户民居按照生态民宿的要求进行全面提升,整个工程包括住宿外立面改造、农民房前屋后绿化种植等,如今农民小公园已经建成,河道整治全面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