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73名“第一书记”当好乡村振兴路上“追梦人”
江苏泰州兴化市目前共有集中选派“第一书记”73人,他们活跃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兴办实事等各条战线上,发挥着“尖兵”“先锋”“骨干”作用,成为水乡大地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追梦人”。
建强组织,让乡村振兴“纲举目张”
每月25日是兴化市常态开展的党建工作指导日,每逢这天,“第一书记”们都会向村里的党员传达最新的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开展党课教育,同时集中开展民主议事、服务群众等活动。“过去,对村里做什么事情,群众不关心、不支持,‘第一书记’来了之后,跟大家沟通多了,一些大事都能集体商量,公开公正,村民慢慢就理解支持了,我们做工作也就容易多了。”大垛镇东刘村党支部书记刘键对“第一书记”到来后的变化深有感触。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村级组织强起来,党群人心凝起来,大家干事创业拧成一股绳,什么事情都办得成。兴化市把指导建强组织作为选派“第一书记”履职尽责的首要任务,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农村党建工作的“宣传员”“指导员”。一方面,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无人做、不会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程、“五强”支部建设、支部差别化分档管理等工作的推进有了抓手和落点。
发展产业,让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针对村里年轻人外流、中老年劳动力多的情况,周庄镇周泽村“第一书记”高春荣利用自己的人脉和捕捉的信息,及时组建了“伪装网产业扶贫车间”。“易懂、易学、易上手,不受场地、季节和天气影响,摆开一把椅子就能干。更重要的是,村民只需简单培训就能上手,年纪大、身体不好的人,也能赚钱。”高春荣说。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离不开项目支撑,像周泽村伪装网编织这样由驻村“第一书记”招引培育的富民强村产业,在兴化还有很多。两年来,全市“第一书记”通过内培、外引、上争,积极推进各类资源向农村基层一线下沉,共争取各类项目124个,到村项目资金7400多万元,派出单位到村资金565万元,促进村集体增收960多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服务惠民,成群众身边知冷知热贴心人
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第一书记”的身影。兴化市始终坚持把兴办惠民实事作为“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积极倡导“有难就帮、一帮到底”的理念,让“第一书记”的初心使命化成水乡大地的一件件动人事迹。
针对村里路灯缺损多、覆盖面不广的情况,昌荣镇欣荣村“第一书记”唐宝来策划了“拐角有光”亮化工程,与镇供电所党支部开展联建,工程竣工后,全村所有通行道路夜晚再无“暗角”,个个拐角晚上“亮堂堂”。为加强合并村之间的沟通,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安丰镇黎明村“第一书记”朱桂五实施“两路一灯”工程,先后争取到部门和企业支持援建的机耕路建设项目、乡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工程、村庄亮化工程,累计上争资金1500多万元,目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预计今年上半年可全部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