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吴中:数字赋能 破浪前行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全球逐渐进入“数字时代”。“十三五”以来,“数字经济”已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等新目标、新要求。
近年来,省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城市建设,连续出台新政支持相关领域、产业发展。
2020年11月15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就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江苏将建设数字经济强省。
2021年1月4日,苏州市委、市政府以“新年第一会”的昂扬姿态,召开了全市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并在会上以市委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数字苏州”三年行动计划,这标志着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城市建设已经进入新时期。
“十三五”以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城市建设水平,先后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全国先进县。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入选苏南地区首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吴中太湖新城荣获国家级智慧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全区在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等方面跨出关键步伐。
数字产业化实现新发展
信息基础设置完善建设。全面完成“光进铜退”工程,区域光纤到户率达99.9%。建设NB-IoT蜂窝物联网基站,积极布局5G网络,大力推进5G基站建设,主要城区、重点园区、商贸综合体已基本实现5G信号覆盖。
产业创新载体持续赋能。发挥中农大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赛迪研究院苏州分院、苏州高端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等产业载体作用。360网络安全协同创新产业基地、微软苏州云芯智联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签约落户吴中。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稳步增长。培育发展集成电路检测封测、OLED新型显示、5G通信设备关键核心零部件、工业互联网、信创产业等一批具有带动性和发展潜力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近三年连续保持10%增长。
产业数字化迈上新高度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建设。建设“1+4+N”体系,即以苏州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苏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层服务,以华为罗马、浪潮云洲、赛迪灵犀、浙大灵岩四大平台提供公共服务枢纽层,以汇川工业云平台、麻雀边缘管控平台、中有信制药管控平台等N个细分领域平台为补充。
数字赋能主导产业加速发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已集聚135家企业和30家系统集成商,基本形成了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和终端产品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十四五”期末实现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总产值33%以上。
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支持汇川技术、赛腾精密、绿的谐波、斯莱克精密等一批行业龙头领军企业打造行业级解决方案。建成市级智能工厂1家,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37家,82家企业获国家或省级以上数字化转型示范(试点)相关项目及荣誉。
数字政府建设步入新阶段
“互联网+”优化政务服务。集中打造“线上一张网、线下一扇门、前台一个窗、后台一枚章”“四个一”政务服务运行体系。审批时限实现从“3550”向“1220”进一步压缩。织密镇村联动“一张网”,形成镇村联动便民服务网络,联动中心“网格化联动”已成为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和名片。
“人工智能”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两网一线”社会治理,政府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瞄准“高效化、主动化、精准化、快速反应化”目标。公安“天穹”计划一期已建成各类监控1.38万路,各类智能卡口6560套,接入社会面监控6183路,确保群众获得满满安全感。
“智慧城市”助力民生保障。打造紧密型区域医联体,试点推进现代化、信息化医院管理制度。智慧水务平台形成全区供水管道电子地图,智慧教育云平台为8万多师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及在线点播课程服务,吴中获批苏州唯一省级智慧养老创新基地,临湖镇成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
“数字经济”风正时济,“十四五”更需笃行日新,破浪前行!吴中区将进一步加强整体谋划,全面提高供给质效,在全区“1+3+5”总体规划发展进程中,致力“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全市打造领先水平的数字融合先导区、数字开放创新区和数字政府样板区,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贡献更多的吴中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