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沭阳韩山镇:企业车间延伸到农门

来源: 时间:2021-04-06 点击数:

清明前夕,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韩山镇西工业区的江苏狂风工贸有限公司车间内,待加工的羽毛球拍半成品堆积如山,成品车间门口,工人们正在装车外运,包装好的羽毛球拍产品正在通过输送带源源不断地流向车厢内,整装待发,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我家就住在官墩街上,到厂里只需几分钟,来厂里干活,早、中、晚都可以回家,平均每天工资有100多元,最多时一个月能拿到3500元。”正在羽毛球拍插杆车间工作的王明月说。

而部分留守妇女、残疾人因自身原因不能来厂里做工,企业老板和员工就会送货上门,延长企业生产链。这些在家做手工活的留守妇女、残疾人,有的边带孩子边忙活,有的三五成群边说边笑边干活,稳定的工资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这些产品加工技术要求不高,没有成本,完成时间上也没有硬性规定,如果家中有事可随时停工。手快的一天能赚60元,手慢的一天也能赚30元左右。”韩山镇花圩村3组70多岁的老人唐秀英满意地说道,加工的原材料由企业老板和员工送上门,成品也由他们收集运走,按时结算不拖欠工资,这样的手工活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该厂内生产车间工作员工仅80余人,而分散在各地的加工人员却有1000余人。不仅招募本镇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残疾人,还招募周边的吴集、高墟、湖东、西圩、华冲、龙庙、汤涧、马厂等10多个镇。老板盛华明和员工将待加工的材料用电动三轮车装运分送到各村的加工户家中,门口接货的电动三轮车等车辆排成了一长溜。

 

“厂里分散的加工点比较多,有时候送料上门不及时,我们经常自己来拿半成品回去加工,也能多赚点。”正在装货的华冲镇东元庄村村民伍祥婷说,这次,她拉了3000多个半成品,足够3个人加工3天,能挣200多元钱,货多的时候,还能带动村里其他人一起加工,挣点零花钱。

在韩山镇,不仅有体育用品企业采取这种生产运行模式,还有玩具加工企业、服装加工企业等也采取同样的生产模式。

“我本来就会一点缝纫技术,去年10月份买了电动缝纫机器,接布料玩具配件加工的活,不到两个月就把本钱赚上来了,还可以在家带孩子。”花圩村的留守妇女葛红丽笑着说道,自己赚的钱足够家庭开销,丈夫在外打工赚的钱全部结余下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在当地,留守妇女花几千元钱买1台电动缝纫机在家中,收拾好一间房子,就成了家庭车间,边照顾家庭边赚钱,还不耽误农活家务,经济收入也颇为可观。

韩山镇因势利导,积极发展和壮大此类型的富民项目,引进浙江等地老板在该镇创办体育用品加工企业、玩具加工企业等项目,形成产业基地,并将车间延伸到农户家门口,给予政策和资金帮扶,提供优质帮办服务,畅通企业生产链,带动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残疾人等21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创产值8000余万元,实现利税200余万元,就业人员人均年增收1.5万元,谱写产业富民的精彩篇章。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