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多举措确保粮食稳中有增 全力打好夏粮丰收第一仗
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落实粮食种植面积1153万亩,比上年省定指标增加5万亩。春夏播计划种植玉米289万亩、大豆55.37万亩、花生40万亩、山芋6万亩、水稻268.23万亩。其中春播玉米20万亩、春大豆4万亩、春花生3.5万亩,3月底到4月初播种。
徐州地处苏北粮食主产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徐州市围绕稳产保供,狠抓面积落实,迅速掀起了在田农作物管理高潮,全市春耕备耕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田专家”现场把“麦”问诊
日前,在江苏(睢宁)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里,睢宁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徐鹏正在和同事们一起进行小麦缓释肥的实验,下一步将向农户普及指导意见。
小麦想增产,施好拔节孕穗肥是关键。徐鹏介绍:“针对春旱情况,拔节孕穗肥施用要看苗施肥,很多农户把握不准,现在和扬州大学的专家一起进行小麦缓释肥的实验,减少氮肥的施用率,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氮增效,效果明显。”
为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睢宁县“线上”+“线下”齐发力,广泛运用“农技耘”客户端、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平台,及时制定下发小麦春季生产技术意见等,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广泛宣传当前农作物管理的技术要点,指导农民因地、因苗、因时搞好肥水管理。
科技助力耕地管护
随着气温的上升,加上天气湿度比较大,做好红蜘蛛和纹枯病防治是目前小麦田间管理的主要工作。在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万亩农田示范方,一架植保无人机“呜呜”低空盘旋,所到之处,如雾的药流在空中和麦株行间弥漫。
“3个人分工协作,大约1小时就可以完成100亩小麦田一喷三防作业。”种粮大户丁养锐告诉记者,过去完成这项作业,需要7人耗时1天。
除了无人机,记者还看到几台植保机也在田间有序作业,据丁养锐介绍,无人机对预防虫害效果好,而对于一些在植株的叶面背部或者颈基部发生的病害,使用无人机防治的时候,药液很难喷洒到相应的位置,而植保机械定位喷施更精准。
为了更好地对标高端领域、学习前沿技术,丁养锐还与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研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全力打赢夏粮丰收第一仗
小麦良种是夏粮丰收的关键要素之一。徐州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9个综合测试基地开展小麦品种综合测试暨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展示新品种特性。每个基地选取10-15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到5月底收获之前,将请专家对各个品种进行讲解,组织农户、农技推广人员、种田大户等相关人员进行观摩考察。通过专家对各个品种田间表现、产量表现,以及种子抗病性、抗倒伏、抗冻害等综合性状评测分析,帮助引导农户进行科学选种用种。
徐州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科高级农艺师张建军介绍,田间管理时间的掌握很重要,特别是有些病害只能预防,不能等它出现以后再处理,防治的时机很重要,用药量也很重要。眼下,各个县区每周都要调查一次病虫情,作为主管部门,徐州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科将测报数据收集上来,出具分析报告,再把信息传达到老百姓手中。同时,徐州市农业农村局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下派工作组开展巡回指导,落实小麦防灾等关键措施,全力打赢夏粮丰收第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