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通州平潮镇:打造滨江城市门户 建设通西高铁枢纽

来源: 时间:2021-04-06 点击数:

南通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三大国家战略于一身,成为一支成长性极强的“潜力股”。南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赐予了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加速发展的机会。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穿境而过,沪陕高速、锡通高速在此交汇,南通西站投入运营,轨交1号线平潮站在建,平添了平潮快速腾飞的翅膀。

 

2024年通车的通苏嘉甬高铁、2025年通车的北沿江高铁,将和通沪铁路、沪杭铁路、虹桥-浦东机场联络线形成上海高铁外环。拥有南通西站的平潮,则是上海“高铁一环”的重要节点。这,增强了平潮提速追赶的信心。

未来南通,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点工程将给南通带来三大沧桑巨变。拥有南通西站的平潮镇,将成为巨变中的直接受益者。

平潮已经站在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平潮已经成为南通贯穿南北突破长江天堑,连接东西打破路网壁垒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平潮,位于南通西部;平潮,通州重镇。

今年1月5日召开的通州区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通州突出园区主阵地作用,构建“1+2+N”产业承载体系。其中“2”就是要围绕平潮、石港两个重点板块,集聚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机遇就在眼前,如果错失这次良机,平潮的发展就会减速。平潮镇党委书记张卫忠说,沪苏通铁路通车,北沿江高铁即将开工,“铁”定了“十四五”是平潮加速发展的窗口期,到“十五五”,人们的目光就会“飞”向南通新机场。作为南通交通枢纽一分子,以“陆”为主的平潮,一点耽搁的时间也没有了,关键时期怎能掉链子?

2021年,新年伊始,平潮镇党政一班人就开始谋划,按照南通市委市政府、通州区委区政府的产业规划、提出的发展方向,为平潮高铁新城绘制了一张奋斗图。

张卫忠说,在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等重大工程启动前,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全力把资源集聚优势落地为发展胜势,平潮确立了进入全国千强镇前400位,南通各镇前10强目标。

如果说,位于主城区崇川的“五龙汇”和“任港湾”是城市客厅,那么通州的“高铁新城”理所当然是通西门户。

平潮提出围绕建设“畅达枢纽”,打造“品质片区”,构筑“产业新城”三大定位,着力打造“滨江城市门户、通西高铁枢纽”。

——完善交通体系,建设“畅达枢纽”。全力保障北沿江和通苏嘉甬高铁建设。加快畅联主城,建成西站大道高架,实现与通宁大道快速连接,与沪陕高速、长江路高架互联互通,服务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与江海快线规划建设。完善片区路网,打通天然阻隔,建成港平路、兴业路、深南路三座跨通扬运河大桥。实施润通路上跨G40、港平路西延、安泰路南拓北延等骨干道路建设,完成S336城市道路改造,疏通内循环,拉开发展框架。

——发挥滨水优势,打造“品质片区”。围绕“高铁、滨江、水绿”三大特色,体现“畅达、生态、门户”三大元素,规划建设22平方公里平潮片区。以高铁枢纽为核心,聚力推进14平方公里的核心板块,上品质、快成型;以长江生态为特色,全面启动4.9平方公里的滨江板块,高起点、快起步。协同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布局教育医疗资源(南通州外国语学校建成运营,建设五星级高中1所、初中和小学各2所、三甲医院1家),动态平衡搬迁安置(建成280万平方米安置房)。通过五年的努力,形成高铁新枢纽、沪苏新门户、滨江新港湾、运河新天地、通西新明珠。

——优化发展布局,构筑“产业新城”。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打造转型发展高地。到“十四五”末,“实现一目标、打造两载体、形成三集群”。“一目标”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翻一番,超10亿元。“两载体”即云台山工业园区“退二优二”、提档升级,以电子元器件为主导产业,立足补链强链、推动创新转型,争创特色园区;四十里工业园区加快建设、集聚成型,以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形成现代工业集中区。“三集群”即实现电子元器件、智能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应税销售均超百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平潮提出,由重点工程保障向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转换。

2021年,平潮片区开发进入关键期,目前正在按照指挥部统筹协调、平潮镇服务保障、两家国有公司开发建设的“1+1+2”的模式推进。

——稳定规划。明年6月底前,完成城市设计、总规调整、控规编制,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并纳入市、区两级“三线”成果,为城市开发提供基础保障。

——强势搬迁。按照“两年拆平、三年成势、五年成城”的总体目标,全力攻坚房屋搬迁。2021年将启动重要交通设施、安置点和民生配套项目,安排4个批次10个标段总计2528户民居、46家非居,总搬迁面积达130万平方米。

——加快安置。加快推进城东一期安置房建设,年初实现文峰一期开工,年底前全面启动平潮片区12个地块的安置房项目建设,确保通过三年、力争两年半的努力实现搬迁安置平衡。

——优化配套。加快港平路大桥建设、S336城市道路改造等交通设施布局,形成“五横四纵”路网框架。补齐民生短板,启动城东佳苑九年一贯制学校、实验初中的建设。加快城市更新,开展“微创手术”,增加停车场和绿地,优化道路微循环。实施马躺路改建工程,提升镇区形象。

产业立镇、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强化招商组织。积极探索“镇+指挥部+开发公司+龙头企业+社会资源”五方联动的招商机制,配强招商力量,瞄准招商重点,持续发声推介投资环境,提升片区品牌效应。

——聚焦主导产业。围绕江海、海星两大上市公司,以构建电子产业“园中园”为切入点,启动云台山工业园区“退二优二”。引进都市工业综合体,加快装备制造项目的招引和落户,四十里工业园区初步建设成型。布局枢纽经济,吸引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落户,高铁商务港快出形象。

——优化服务保障。加大对接洽谈,力促江海总部、美桥投资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全力推进联东U谷、卓越国际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服务和支持江海股份、山口精工等企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推动光合生物新三板上市。

——狠抓税源经济。全力推动项目建设速度和经营性土地出让。加大总部经济、“三上”企业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平潮建筑行业特点,放大设备安装行业优势,探索组建建筑企业联盟,实现财政增收。

事在人为,平潮人有志气,有底气,更有豪气。

南通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通州建设硬核区,平潮敢当领跑者。

到“十四五”末,平潮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一番,超十亿元;云台山、四十里两大工业园区南北呼应、集聚成型;电子元器件、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沿链聚合,应税销售全面破百亿;壮大培育5家上市企业,发展能级持续攀升。

其实在描绘美好蓝图之前,张卫忠算了一笔账,到“十四五”末,平潮经济总量的目标不能少于200亿元,目前,平潮的经济总量才130多亿元,缺口如何弥补?

提振精气神,锤炼硬核作风,张卫忠说,面对百年难遇的黄金期和窗口期,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这代人只有付出奉献,苦干实干,宏伟蓝图才能变成现实美景。建成电子元器件、装备制造、商贸服务和现代服务三个百亿级产业。

完成“十四五”目标,实现2021年开门红,只有脚踏实地加油干。

——成立现代电子产业园。抢抓“双循环”“新基建”带来的产业新机遇,发挥海星电子、江海电容等龙头企业的磁性作用,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平潮。

——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含金量。鼓励企业与央企、国企、世界500强等高端企业联手,再造一个新工厂。

——商贸服务和现代服务业破百亿元。

目前,通州及平潮镇,正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平潮西站片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坚持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开发、高质量建设,打好功能提升、交通互联、产业发展、沿江生态绿廊建设等组合拳,建设群众满意的城市“西门户”,打造与“万亿元”城市相匹配的高铁新城。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