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田“白色污染”需立体防治

来源: 时间:2018-08-08 点击数:

   李英锋

    据报道,地膜如今成了重要的土壤污染源之一。大量的地膜因各种原因未被回收,残留在土壤中。

    残膜之害不容小觑,对农田“白色污染”需立体防治。提高地膜的厚度,有利于残膜的回收,但由于新国标地膜的成本明显提升,很多农民对新国标地膜并不买账。使用可降解地膜也是一个防治途径,但可降解地膜也存在稳定性差、覆盖面积较低、成本较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调整相关措施,比如,根据购买票证向购买使用新国标地膜或环保可降解地膜的农民提供补贴,同时辅以对地膜残留防治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积极使用新国标地膜、可降解地膜。市场监管部门则应对生产销售不达标地膜的行为进行查处取缔,阻断这些地膜的市场来源。当然,还应引导支持企业或科研单位积极研发既能实现环保目的,又能控制成本的地膜产品。

    对残膜的回收同样关键,但回收的人力成本较高,收入有限,农民不大愿意干,企业参与意愿也不强烈。这同样需要政府利用补贴手段进行引导,实际上,全国大多数地方已经针对残膜回收建立了补贴制度。今后,可考虑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保障补贴发放到位,还可创新激励手段,比如根据农民收回的残膜数量以旧换新。推广机械回收残膜,提升回收效率,降低回收成本,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路径。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