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平园池村:美丽乡村,从“跃然纸上”到“映入眼帘”
近年来,位于如皋市城北街道的平园池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赏荷胜地。该村大力发掘当地有1200多年历史的“荷藕文化”,积极打造“荷藕产业链条”和“荷乡旅游品牌”;同时,努力将“荷花的风骨、莲藕的品质”融入党建文化,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荷韵”党建,探索了一条基层党建高质量引领乡村振兴的成功之路。短短六年时间,平园池村从一个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2014年,十里八乡的致富能手,年轻的“老”党员刘炜建当上了平园池村“两委”的班长。面对平园池村一穷二白的家底子,还有诸多未能解决的遗留问题,刘炜建深知要想发展,首先要有一班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班子成员。刘炜建果断采取公开选举,将一批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高素质人才选入村“两委”班子,同时,选出一批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真正把党小组建成团结村民的“纽带”、攻坚克难的“前哨”。
有了稳定有力的“两委”班子队伍,一批群众身边的难心事、烦心事迅速得到化解,平园池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望得到提升。该村趁热打铁,发动村民自筹65万元,配合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共修建灌溉暗渠2.8公里、防渗渠24公里、机耕路10公里、配套灌溉涵闸136座;同时,将村集体闲置的旧办公室、卫生室等拆旧复垦,新增集体经济收入260万元,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完善后,老百姓从不信任到信任有了明显变化,而且一些老党员、老干部在村“两委”班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拼命帮忙做工作。
虽然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让贫瘠的高沙土地变成了丰产的优质农田,让村民收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平园池村“一熟麦子一熟稻”的传统耕作方式没有改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平园池村要想实现乡村振兴,还需要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平园池村有“藕池”,有与“徽派园林孤本”水绘园齐名的水竹园等遗址,文化底蕴深厚。平园池村“两委”班子为重塑平园池村的“荷藕文化”特色,大胆引进了各类观赏型荷花,并配套建设道路、木栈道、观景台等设施,将闲置的水塘打造成了游人如织的千亩生态藕池文化园,处处展现着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围绕“一朵荷花、一片莲叶、一根荷藕”做文章,平园池村投资完善了莲子加工、荷叶茶加工项目,形成风景、鲜花、莲蓬、莲子、荷叶茶一条连锁生态产业链,90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5000多元。“荷塘悦色”产业让小村走上生态美丽、产业兴旺、群众幸福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了一片天地,活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平园池村藕塘里“淘金”,从传统的农业村变成农业精品村,平园池村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振兴完成了从“跃然纸上”到“映入眼帘”的跨步。2018年,平园池村被评为“首届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村庄”;2020年,平园池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