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常州武进:“小”桑葚撬动农旅“大”产业
“桑舍幽幽掩碧丛,清风小径露芳容。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时下,在常州武进区前黄镇丁舍村,大颗大颗的桑葚早已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成熟桑葚特有的芬芳,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尽情享受着田园采摘的乐趣。这种富含花青素等7种维生素的果实,被打造成乡村采摘休闲旅游特色品牌,成了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上午8点,前黄镇丁舍村村民张中兴正在桑葚果园里忙碌。果园里,暖风徐徐,桑叶一片翠绿,桑果在风中摇曳。望着挂满枝头似黑玛瑙般的桑葚果,张中兴十分高兴。张中兴种植的2.5亩桑葚今年迎来丰收,将为他带来四五万元的收入。“你要种稻,一亩地最多1000元收入不得了了,现在种桑树,一亩地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张中兴说。
一片幽绿,万紫千红。在丁舍村村民袁叶君家的果园里,三五成群的游客手提篮筐穿梭其间,惬意采摘。昔日依靠稻米种植的乡村,如今变成了游客们体验乡村采摘乐趣的网红打卡地。小小桑葚果,已经成为丁舍村一张亮丽名片。
小小桑葚果 拉长富农产业链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如今,张中兴居住的丁舍村委北沿自然村,已经是“家家种桑葚,户户搞增收”。为了促进桑葚专业种植和果品销售,丁舍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方式,大力发展桑葚特色种植,并注册“北沿”商标,打造果桑采摘及桑葚酒、桑葚膏深加工的相关产业链。每到五月,果桑满树,在当地乡镇的组织下,前黄“农合联”与丁舍村委等单位共同举办“桑葚采摘节”,制作宣传短视频,开展公益直播带货,组织游客现场采摘,一片片果桑园成为了游客争相驻足之地,以“小”桑葚撬动了农旅“大”产业。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998年,丁舍村村民何建明种下了第一棵桑葚树,随后他鼓励其他村民一起种植。经过23年的发展,丁舍村40户种植户已经共同培育打造了120亩桑葚果园。从一家一户到规模经营,丁舍村在打响采摘休闲旅游特色品牌的同时,也每年为种植户增收200余万元。
“要带动我们这一片乡村振兴,打造农业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和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的一个路线。我们村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在走,真正让小小桑葚果成为带领村民奔小康的‘致富果’。”现在已经担任武进区前黄镇丁舍村党总支副书记的何建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