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助力乡村振兴 青春逐梦前行

来源: 时间:2021-05-07 点击数:

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人才的推动。近年来,南京众多青年人才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思维优势,以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在乡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施展才干,积极作为,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近日,记者走进南京乡村,探访在乡村里忙碌的一些青年代表,近距离感受他们建功乡村、逐梦前行的青春力量。

扎根乡村的“新文旅人”

90后小伙子卢必超是南通人,学在南京,创业在江宁。201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江宁区旅游局工作。看到江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势头,他辞去工作,于2016年成立一家文旅公司,帮助乡村旅游点进行品牌创建,提升软件、硬件设施,并开展党建、亲子、户外拓展等活动来帮助乡村带动人气。目前,他利用专业知识和服务,给20多个美丽乡村带去了专业化的创建服务,为美丽乡村创星评级出谋划策,助其获得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等荣誉称号。

在江宁学习、工作、生活的10多年里,卢必超见证了江宁从“五朵金花”到“百花齐放”的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他也发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些不足之处。目前各乡村旅游点存在着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他认为乡村旅游不能只是简单地看看景、吃吃农家菜,还需要结合乡村各自的特点,进行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智慧旅游功能,通过注入新的活力来增加游客体验,留住人。卢必超的团队目前正在打造“壹游智慧导览”小程序,通过这一平台推出旅游套餐,将吃住游结合起来,带动农民土特产的销售,方便游客购买。“我觉得乡村的土地比市区大得多,这么大的空间真是大有可为,我希望通过自己团队的努力,可以吸引更多更远的游客来江宁。”卢必超对乡村旅游发展充满信心。

接地气的“网红”村党委书记

在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外沙村,兼任村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许筱玮是一位“网红”名人。2019年8月,许筱玮从栖霞区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所来到八卦洲街道外沙村挂职“第一书记”。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地村民种植的芦蒿滞销,直接影响到村民的收入来源。许筱玮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通过抖音、朋友圈、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帮助村民卖芦蒿,联系销路,解决了芦蒿销售难题。后来,她还以网络直播等形式对外推荐当地特色农产品,宣传乡村旅游。

许筱玮从一来到外沙村就努力改变自己“外来人”的形象,她亲和力很强,接地气,主动融入当地的干部群众当中去,平时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现在讲话也带有浓浓的八卦洲口音。与此同时,她也把一些新鲜的理念带进了团队,她鼓励村里的同事们主动学习,规范化办事,转变发展观念,提升为村民服务的意识等。

现在,许筱玮兼任外沙村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后,比以前更忙了。她说,村里正在重点建设“外婆桥”微幸福项目,探索村民自治、议事协商的新模式。另外村里也在打造民宿发展文旅,她积极动员老百姓参与进来,依托民宿做农家乐和小生意,来带动人气提升和经济发展,让老百姓有甜头、有盼头。

返乡创业的“退役大学生士兵”

1989年出生的刘玉梁是溧水区东屏街道的村民,也是泽宇农业的负责人。2009年去陕西师大读书,大二时参军,两年后回校完成学业。2011年,他辞去北京一家军工企业的稳定工作,在家人的支持下,回到老家东屏农村创业从事农业种植工作。

当过兵的刘玉梁,说话做事中透露着军人的硬朗和魄力。10年时间,刘玉梁在一片圩区荒地上,打造了1900亩的农业种植基地。基地种植有西瓜、玉米、草莓、黑莓、葡萄、香芹、荠菜、小白菜等30多个果蔬品种。每天有近20吨果蔬出货,供应市场。他还成立了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一个家庭农场。去年,他计划基地围绕深加工来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便与江苏省农科院加工所合作,利用草莓、蓝莓、小西红柿与绿色叶菜,开发一款复合型果蔬饮料,这款新产品将于今年7月正式推出成品。

刘玉梁说,现在国家的农业政策越来越好,他计划吸纳更多溧水本地的大学生到公司工作,以农业生产为主,做好配套产业的衍生开发,做到产销一体。他还打算考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去攻读相关的农业专业,让自己的事业发展更有后劲。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