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兴农育人践行亚夫精神 培养学生爱农品质

来源: 时间:2021-05-11 点击数: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江苏镇江新区开展了青少年学习党史系列活动,培养青少年勤劳、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引导全区青少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新区在前期组织红领巾拜访“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活动后,4月20日,又邀请赵亚夫来到镇江新区丁卯中心小学,为他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在赵老手把手指导下,小红领巾们在小桶里插秧种植水稻,近距离感受农耕文化,体验劳动的快乐。

4月20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谷雨,赵亚夫对孩子们说,原来这个节气适宜播谷,现在江南天气适宜,镇江已经可以插秧了。一棵棵秧苗移植到小桶内,一点点绿意闪现在褐色的泥土上,把赵老围在中间的孩子们允诺,一定会照顾好这些秧苗,呵护它们成长直到收获的季节。丁卯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廖紫萱说,“以前老师让我们节约粮食,自己还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通过今天的活动,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以后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绝不浪费粮食。”得知当天还是赵爷爷80岁生日,孩子们唱起了《生日歌》,祝福赵爷爷身体健康。

“小桶种稻这样的活动形式,在日本开展了很多年,技术很成熟,社会反响很好。”赵亚夫介绍,稻作文化是我国南部农耕文化的主体,通过水稻种植亲身体验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借助“小桶种植水稻”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农耕文化,体验劳动的快乐,既是大力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对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也能培养教育学生“爱农、助农、兴农”良好品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培养后续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丁卯中心小学秉持“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办学理念,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劳动的习惯。学校设有专门的劳动课程,开辟了独立的种植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今天,赵老亲自为我们送来了水稻种植技术,此举,将进一步丰富、拓展学校劳动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实践教育走进校园。”丁卯中心小学校长王金芳介绍,传承农耕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育责无旁贷。

“校村牵手兴农育人,亚夫精神薪火相传”由镇江新区社发局具体承办,新区社发局副局长赵勇介绍,镇江新区践行“奋斗、敬业、开拓、奉献”的亚夫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爱农情怀,知行合一,寓劳动教育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生活教育之中,培养青少年劳动自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已经组织学生学习赵老“60年如一日,爱民、助民”先进事迹,弘扬先进模范“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精神,感受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接下来,镇江新区将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工作目标,建立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校内校外互动、课内课外一体原则,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学习并践行党的精神,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