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南通东平村:田园风光扑面来,村民幸福看得见
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东平村通过生态打底、产业搭台、文化唱戏,真正建设了农业生产、文化渊源、乡村体验、田园宜居等于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让村民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今年5月,东平村获“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命名。
美丽的乡村风貌,让东平村村民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乡村产业的培育壮大,则是鼓了村民的“钱袋子”。去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芦笋研究技术支持下,东平村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一座占地3565平方米的玻璃温室,主要从事芦笋种子研发培育研究。基地负责人姜朝晖正忙着给芦笋苗洒水,他向记者介绍,这片芦笋苗再过半个月,就可以下地定植,元旦可以采笋。从年底一直采摘到明年5月,效益大概有七八十万元。”
目前,芦笋正成为东平村的富民产业,该项目可辐射农户200多户,年产值可达70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500多名劳动力就业。除了芦笋种植,东平村还采取“政府+基地+孵化企业+农民+市场”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兴建连栋大棚135亩,引进三色草莓、葡萄等种植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
东平村还以文化传承为特色田园建设的精神内核,致力打造成为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新载体。在东平村健身步道的周边,利用原有闲置民居、破落建筑改造了三栋不同时期的民居,打造了一条以新旧建筑为时光轴的历史长廊画卷。
2019年,东平村被列为江苏省第三批特色田园试点村以来,围绕“特色”“田园”“乡村”三个关键词,充分发掘东平的乡土文化特色,探索产业发展路径,优化河流、农田、村落等空间要素。两年多来,东平村在上级支持下,投资近8000万元,改善了环境、翻新了民居,同时新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芦笋种植基地、草莓分拣中心等民生项目。今年3月,东平村通过了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的验收。东平村第一书记邓迎春介绍,今年,东平村被列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将投入2000多万元,加大生态文明、治理有效等方便投入,让村民生活更安定、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