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江阴璜土村:五大模式开创幸福路径

来源: 时间:2021-07-01 点击数:

从一个普通的小乡村到如今坐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的美丽新农村,十多年来,江阴市璜土镇璜土村持续发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独创了“省钱模式”“村民共建共享模式”“文化渗透模式”“多位一体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等五大特色工作模式,真正做到了把家园当公园来建设和管理,让村民们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全村演绎小康“大合唱”

走进村民马国平的家,目光瞬间就被房间内的两台冰箱吸引住了。打开冰箱,里面塞满了鸡、鸭鱼肉等食材。63岁的马国平指着自己有些“谢顶”的脑门,讲述了一个幸福“透顶”的小康故事。

 

“以前我做不锈钢,生意不太好,挣不了几个钱。女儿要上中专,儿子要上小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让马国平觉得捉襟见肘的日子很快就迎来了曙光。自2005年开始,村书记钱俊贤带领村民们建设新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璜土村发展得越来越好,马国平原本“紧巴巴”的窘迫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那份让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不锈钢手艺,如今已成了他享受幸福生活的绝活。“村里的活儿不包给别人做,就让村民来做,我现在经常活多得来不及做,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9年前,马国平的儿子搬进了村里集中建设的商品房。居住多年的旧平房,如今也被马国平扩建成了3间3层楼的“独栋别墅”。为了带大家更好地感受璜土村的变化,马国平把私家车停在了家门口,特意开着平时用来装货的电动三轮车,穿行在村里的角角落落,指着自己加工的马家头长廊、东贯庄巨幅党旗等作品,感到无比自豪。“现在村里环境弄得相当好,像公园一样。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是我亲手做的,我感到很自豪。”

“五大模式”打造“特色璜土”

璜土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自从2005年钱俊贤担任村党委书记以来,以“党建引领、文化渗透、村民共建共享”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璜土村模式”在探索中建立起来,一个落后的村庄涅槃重生,蝶变为经济小康、生态小康、文化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钱俊贤回忆,当时的璜土村经济条件很差,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是江阴的贫困村。上任没多久,钱俊贤便制定了村干部廉洁自律“铁八条”,严禁村干部接受任何企业和村民的吃请受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损害村民利益。同时,璜土村还规定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有效凝聚了党员干部与村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心,为璜土村全面推进“共治、共建、共享”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钱俊贤带领村干部开启了为期4年的家河整治。面对整治改造所需的巨额资金以及人力、污水管网等难题,钱俊贤决定精打细算,自创了一套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省钱模式”。“村委有能力完成的工程一律不外包,任何工程只要村里能做的,我们就自己干,争取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办成事。”

就这样,“省钱模式”浸透在璜土村新农村建设中的各个环节。村前屋后的苗圃围栏改造中,钱俊贤带领村里党员干部和村民,自己购置不锈钢加工和制作1万米围栏,共省下50余万元;全村民居外墙修葺时,村委购入墙贴喷绘机,村干部既负责设计又上阵喷绘,仅用每平米3元的彩墨成本就令自然村墙面焕然一新;400多盏被淘汰的路灯,被璜土村当成宝贝“捡”了回来,全体村干部动手换线、刷漆,150万的工程30万解决。村里的每项工程,钱俊贤都亲自把好预算审批关、工程质量关,与党员干部一起加班加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经过近四年的不懈努力,全村86条家河重现碧波荡漾。与此同时,道路硬化、村村路灯亮化等民生实事工程也同步展开,把家园当公园建,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光省钱并不够,钱俊贤带领党委班子,通过盘活资产,以出租、承包等多种方式,逐年壮大村级收入,同时探索持续发展模式,令集体资产从上任时的700多万元增至2020年的1.3亿元,成功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引领之路。“用每年收入的三分之一给村民办实事,三分之一作为行政性开支,最后的三分之一是作为存款必须留下的,我把多年积累下来的存款存放在政府的财政上,每年拿利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近些年,乡村旅游增长强劲,发展迅猛,璜土村也抓住这个机会,多位发展,通过量身打造出各具特色的20个自然村的文化新农村格局来吸引外部资本,打造了集乡村旅游、文化教育、餐饮休闲和特色民宿为一体的胡子小镇。而随着胡子小镇等一批外来项目先后“筑巢”,璜土村继续巧借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仅来村参观旅游的人气涨了,全国文明村、中国特色村、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等一批“国字号”荣誉也接踵而来。

梳理璜土村的发展史,从村集体年收入只有60万元到如今的600多万元,璜土村凭借着“敢为人先,不走寻常路”的勇气和魄力,用“不多的钱干出了太多幸福的事”,走出了一条烙刻着璜土村“印记”的乡村振兴特色路。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