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贾汪区汴塘镇影山村:农房改善助力乡村振兴
“有女不嫁爬头山,井绳配着罐子担;有女不嫁周山头,打水累得汗直流。”这句曾流传周边的顺口溜是对旧时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影山村的“具象速写”。影山村多为丘陵山地,村内缺少整体规划,以石头房为主,户均占地面积较大,房屋老旧且空置率高,道路坑洼泥泞,配套设施差。
近年来,影山村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有序推进、集中安置”的原则进行农房改善,同时以点带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徐州市文明村等40余项荣誉。
对于影山村的巨大变化,汴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磊将其总结为“四个得益于”:得益于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农房改善项目的实施,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得益于村级好的领导班子。具体来说,“影山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注重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主引擎”。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影山村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完善落实基层党建“硬约束”,发挥党建制度“指挥棒”作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赓续红色精神,学史力行,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影山村“两委”从村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用真心换真情,为百姓谋福利,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注重农房改善,夯实乡村振兴“硬基础”。影山村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打造亮点、搬迁撤并”的思路实施农房改善工程,顺应了时代发展和农民群众需要。影山村农房改善项目规划占地112亩,建筑面积33800平方米,规划安置212户,建设174平方米两层联排住房184户,搭配建设53平方米老年房28户。在突出地方传统建筑特点的同时,又与原有村体风貌相协调,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注重功能优化,提升乡村振兴“软环境”。影山村在引导群众向集聚区域集中的同时,以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村级综合服务大厅、卫生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的作用,结合“十必联”群众工作法,采用“村干部+‘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的工作模式为群众服务。以“党建+”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特色,以厚德乡风建设为重点,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平日里喝酒打牌、懒懒散散的村民没有了,邻里矛盾、地头纠纷现象消失了,先后涌现出了一批批“五好文明家庭”,评选出了一个个“好婆婆”“好媳妇”。
对于影山村未来的发展,汴塘镇党委书记姜华有着明晰的思路:按照“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结合农房改善项目,围绕“特色资源、田园风光、乡村记忆”三个要素,深挖独特的山水资源和乡土文脉资源,打造“花海天池”项目,合理布局各类特色功能区,提升田园景观配置,加快完善旅游要素。打造以豆腐坊、煎饼坊、石雕坊等为特色的“影山七坊”,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节点,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网红”打卡地和农旅融合新地标,真正使“农旅融合”理念“变现”,为增收富民注入新动能,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