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高邮:非遗+旅游,打响文旅融合新品牌

来源: 时间:2021-07-27 点击数:

2021年5月,江苏扬州高邮市“非遗进运河·盂城驿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入选首批“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江苏成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高邮旅游产业发展特色日趋彰显。

近年来,高邮市大力深化文旅融合,坚持“非遗+旅游”发展路线,通过精心打造一批非遗品牌、大力建设有影响力的非遗景区、积极推广非遗旅游路线等措施,营造非遗有机融入文化旅游新市场。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在景区内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魅力,通过物与人的互动、景与人的融合,激发游客的兴致,充分感受高邮美的风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

“吃”是体验旅游的最直接感受。高邮地处里下河平原地区,是鱼米之乡。勤劳的高邮人在漫长岁月中通过对食物的坚守和创新表达着对生活的期许。咸鸭蛋、蒲包肉、汪豆腐、阳春面、董塘、方酥、茶干等高邮特色美食令人垂涎三尺,著名高邮籍作家汪曾祺先生把高邮特色美食推向了人文高度。汪味馆、秦邮宴、祺菜馆等一批高邮代表性的饭馆餐厅将这种人文特色场景化、饮食化、实践化。除了高邮各饭店餐馆的推动,高邮相关部门也在各历史文化街区、景点建立非遗美食制作技艺展览馆、商铺等非遗保护传承场所,实现美食文化与景区餐饮服务无缝对接、同“食”共振,让“舌尖上的非遗”多了更多新体验。

“住”进高邮,是这座全域旅游城市的底气和机遇。吃得有文化、住得有特色,是高邮旅游发展追求的目标。走进高邮各宾馆酒店,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有文化、有内涵,大厅设有高邮名作家书吧,可读可借,客房内放置《高邮地名史话》《高邮非遗汇编》等书籍,既可为游客提供游玩参考,又可让游客阅读增长知识。打造非遗特色酒店是推动高邮旅游发展的手段之一,每所酒店被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沉浸式非遗体验地,成为自带流量的夜间文旅消费新热点。从酒店装饰设计、员工服饰、使用器具、背景音乐等方面植入非遗元素,同时还提供非遗项目技艺展示、曲艺表演等内容。为让表演形式多样化、专业化,高邮市社会文艺团队把演出送上门,还根据游客需要,定制表演项目。

“游”是“诗和远方”的最终目的。吃得满意、住得舒心,再玩得尽兴,才会不虚此行。为此,高邮市根据各景点的特点,打造独具高邮特色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并在湖上花海、文游台、盂城驿等景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展示高邮民歌、扬剧、传统器乐、民间习俗、船娘演唱等。在舞狮、临泽高跷、高邮民歌、送亲奶奶习俗等非遗表演项目中增加游客互动环节;在咸鸭蛋制作、草编、糖画、捏巧、扇面制作等非遗活态展示项目中增加游客动手参与环节。

 

高邮还借助非遗产品,通过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让游客穿梭于非遗技艺展览馆、文创基地、老行当传承体验点、美食制作品鉴、传统习俗展演等场景中,真正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利用非遗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将特色鲜明的非遗元素和符号植入景区旅游产品,打造辨识度高、感受度强的景区非遗文创品牌,并进行线上销售,拓宽非遗传播路径、增强非遗生命力。

高邮市将独特的非遗体验全方位、多角度融入旅游全过程,推动非遗传承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用特色场景吸引游客的“眼”,用沉浸式非遗民歌愉悦游客的“耳”,用非遗美食体验满足游客的“嘴”,用互动式项目带动游客的“手”,用新颖体验抓住游客的“心”。

下一步,高邮市将继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景区的品质内涵,营造优越的人文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走进群众生活,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